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跨文化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

发布时间:2017-10-30 04:24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


  更多相关文章: 跨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国际教育思潮


【摘要】: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新思潮,跨文化教育超越了多元文化教育中的消极被动性共存,是一种主动性互动式教育,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研究不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使来自不同文化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跨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接受并欣赏文化差异;非主流文化也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各种文化均有其特性,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教育促进理解人类文化间的差异,承认文化差异的价值,促进理解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主张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学习、融合共处。学校教育要理解和适应学生的不同文化、行为和学习方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特性,不要因为学生的不同文化而遭受到歧视和排斥。跨文化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国际教育思潮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跨文化教育(Intereultural Edueation)是20世纪后期世界教育民主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也是21世纪为了实现民主平等的全民教育目标而成为国际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世界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国际的交往日益频繁,移居国外也很普遍。如何对待各种不同的民族及其所带来的不同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梅;;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与跨文化教育[J];职业时空;2010年04期

2 黄志成;魏晓明;;跨文化教育——国际教育新思潮[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11期

3 李华;文丽霞;;多元文化教育与跨文化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14期

4 萨仁格日勒;;关于国外跨文化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辛治洋;当前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王鉴;;论西方国家学校教育中的跨文化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年05期

7 包景泉,金志远;多元文化教育的批判与反思[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论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席蔚华;美国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叶小红;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和价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施雨丹;;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教育回应[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永红;;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白亮;;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文婷;高成;;“李约瑟问题”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滕志妍;;民族地区地方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的迷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德胜;王采薇;戴世良;;大学生对于同志的态度量表编制及其信效度分析[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李丽洁;;天津市义务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海波;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马效义;以色列:四类学校体现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徐扬;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寻求多民族共存[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张媛芬;多元文化视角的澳门土生葡人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郑新蓉;清醒认识今天的教师角色与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丁刚;发展中文教育 弘扬华夏文化[N];人民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丁刚;发展中文教育 弘扬中华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室 陈卫和;“蒲公英行动” 持续进行的意义[N];美术报;2006年

9 静泓 贺春兰;“我们是志同道合的合作者”[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海路;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靳淑梅;教育公平视角下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6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黎义明;澳门回归初期特区政府修改教育制度之管理路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8 庞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瑞典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克军;战后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力;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田景红;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昌江;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6年

6 臧琰琰;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田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聂燕;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校长角色与学校文化建设[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易晓琳;中美少数族群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牟欣欣;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16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16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6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