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体性的觉醒——教师专业化的根本途径
本文关键词:教师主体性的觉醒——教师专业化的根本途径
【摘要】: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职业的成熟程度。从教师职业的现实特征来看,教师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要实现教师专业化,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提高固然重要,而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自我提升意识的增强、教学观念的优化、教学行为的改善和能力的本质提高则是其根本途径。
【作者单位】: 夏晋祥系广东省深圳市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广东省深圳市深南中学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培养和自身不断主动实践、学习和反思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如同学生的成长主要“是他自己的事情”一样,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也是在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完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如果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自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谏;刘晶;;强化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 冯西宁;试论高校教师情感智商的培养[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3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张贵新;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阶段与走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徐巧英;试论构建西部地区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李琼,倪玉菁;从知识观的转型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之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7 秦平;教师专业化素质培养途径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8 佘丽珍;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质[J];怀化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对反思发展教师专业功能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10 肖建彬;教师教育必须解决教师的工作困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玉秋;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美娟;英国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彭文彬;农村初中在职化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娴;论中学生物教师职后的专业化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北宁;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反思:动因与动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文丽萍;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求实;新建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庞超;攀枝花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9 成会君;素质教育形势下山东省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秦喜超;现代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泽厚;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01期
2 陈燮君;论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J];社会科学;1986年12期
3 袁阳;角色行为的主体性与文化心理结构[J];东岳论丛;1986年06期
4 殷继海;;论知识主体性[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5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的主体性[J];求索;1987年04期
6 映诚;精神文明主体性建设的条件及其促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李德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发展的一个生长点——关于哲学主体化趋势的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8 魏竞江;;关于文学的“创造主体性”和“对象主体性”的关系问题——读《论文学的主体性》随想之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5期
9 毛章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主体性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年03期
10 张瑜;康德论美的鉴赏与创造的主体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勋;;论犯罪机遇的主体性及其控制对策[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王晓初;;论编辑活动的主体性[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3 边立新;;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梅彤;;探讨强化主体性、提高使用者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建筑设计[A];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鲁献慧;;人的主体性和现代人格建构[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陈理宣;;教学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及其培养[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周学奉;;创新与“现代人”的契合点是高扬人的主体性[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主体性教育理念之歌——主体教育研究与实践[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9 陆德林;;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凸现[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林丽琴;;高三英语复习运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应章;增强德育实效性一着棋[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苏婷;培育主体性 增强实效性[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江苏锡山市华庄高级中学 王惠东;“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王惠东(作者单位:江苏锡山市华庄高级中学);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陈思;培养幼儿主体意识[N];中国人口报;2000年
6 ;加快农村法制化进程[N];光明日报;2000年
7 李楠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及其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0年
8 湖北省省直第一保育院 袁 芒;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关系[N];光明日报;2000年
9 方锡球;人文关怀在文学中的维度与要义[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辛华;世界体育产业兴起来[N];江苏经济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达淮;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斌;意义与结构[D];暨南大学;2003年
3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刘源;文化生存与生态保护——以长江源头唐乡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四海;哲学视野中的个人崇拜[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楠明;价值主体性:主体性研究的新视域[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秀霞;论人的主体性及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兰军;主体性教育思想视野下的学校管理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黎丹;主体性化学课程教学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谢作进;从主体性教育思想看中学语文学科性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文;关于我国中学主体性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肖吉亚;主动、自主、创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郑春梅;主体性体育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肖扬帆;九十年代散文主体性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秀丽;试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曹炳志;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92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9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