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思 出处:《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传统的培养接班人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政治性期待,作为其理论要素的革命、无产阶级、接班人等概念,缺乏理性的教育学的内涵,与教育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培养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普世性标准存在着差异,其通行容易造成教育活动的价值系统混乱。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教育需要超越以革命为主旨的阶级性标准,依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政原则,以培养具有民主、自由、平等素养的现代公民为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教育学研究所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正规的教科书中,还是在正式的会议决议或文件中,教育目的都被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表述历时数十年,人们对此司空见惯,并未感到有什么不妥,所以至今仍然是教育文件及政策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然而,在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立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明珠——上海大学的功绩、性质和特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夏瑞庆;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赖志奎;安源工人教育的特点和历史意义[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4 张玉良 ,赖志奎;党创立时期的安源工人学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罗汝忠;;孔子的教育思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卢勤良;;三边公学思想教育方面的几点经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我国古代的第一本教育专著[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李颖恕;;读《学记》[J];天津教育;1980年10期
9 贾宁超;;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试论教育的本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张法琨;;赫尔巴特教学论中的几个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攸根兰;;浅谈特殊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及方法[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2 曹祥荣;;细胞生物学学科群设置的探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3 王镜虞;;陶行知的教育哲学观浅析[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4 徐泓;;明南京国子监的校园规划[A];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5 尹凤云;陈国华;李艳丽;;神经外科健康教育形式的探索和实践[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6 张淑蓉;;思辨与创新——古典文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吴佩玲;徐佳铭;江金山;;落实科技教育目的之新方法[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江志萍;;医德医风与药物化学教学[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颜虹;;少儿图书馆开展教育活动的实践[A];福建省第二届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钱宗范;赵健;;试论朱熹在教育观上的重大创造及对当今公民道德建设的启迪[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确立三个支点 明确教育目的[N];检察日报;2000年
2 郑佳珍;以“立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N];人民日报;2000年
3 顾明远;也谈“教育是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吴结 邓顺国;个性化教育浮出水面[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5 ;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教师教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童声;提倡教育不打骂[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曹中原;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哪些投资品种免征利息税[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9 ;教育伦理与法律下的自由[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李三福;教育学研究:从关注理论到强调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清华;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4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5 吴明海;继承与创新[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6 吴洪伟;当代中国中小学纪律实践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胥英明;后现代体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丹;克拉克·克尔的高等教育实践与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赵崇乐;体育审美教育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汤广全;自由与和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绍扬;《学校管理中的短期行为的表现及防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新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根洲;二战后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目的的演变对科学教育内容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孟陶宁;陶行之创造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改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燕;共生教育:现代教育的向度调适[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姚冬琳;小学社会科整合类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瑶;中学几何的教育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13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1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