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教师观念文化的重建
本文关键词:论农村教师观念文化的重建 出处:《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教师 观念文化 新课程 教育价值观 知识观 引导学生 课程观 教育目的 农村环境 农村教育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台州学院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新课程的变革,实际上是教师观念文化的变革。新课程的发展,实际上是教师观念文化的发展,没有教师观念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新课程的发展。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教育改革应更加重视教师文化的价值,尤其是观念文化的价值。新课程发展与教师观念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农村教师只有具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定仁,段兆兵;校本课程开发:重建知识伦理[J];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石珠;;论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2 王振华;李森;;校本课程发展:由“回应”走向“自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3 杨九俊;;学科育德不只在说教中[J];中国德育;2011年11期
4 蔡蕊莉;;农村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误区与跨越[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5 李定仁;段兆兵;;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多样化发展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3期
6 余文森;;个体知识视野中的新课程改革[J];教育探究;2010年03期
7 本刊编辑部;2004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王会亭;;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愿景[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9 彭茜;;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5期
10 王凯;;地方课程发展困境的文化学审视及可能突破[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3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4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娟;石湖本土文化与旅游类中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燕;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危宝华;天门市皂市中学“水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董晶;基于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校本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小红;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薇;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董荃芬;济南初中生物地方课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殷文杰;论哲学解释学视阈下的语文生命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9 伍小青;普通高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伟;瑶歌在瑶族分布地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实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余进利;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教师课程意识浅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2 王淑霞;;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年07期
3 王业刚;;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撑和保障[J];教书育人;2011年20期
4 周万瑜;;浅谈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5 朱玲;朱成科;;农村教师职业认同困境及其出路[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06期
6 黄白;;农村教师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适切需要[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朱琦;一件让人高兴不起来的“高兴事”——谈当前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J];基础教育;2005年Z1期
8 王红霞;;新课程下的生物学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7期
9 宗加庆;;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中学作文讲评的有效性——学校微型课题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10 贾洪雪;;注重适时点拨 引导自读自悟[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新课程下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的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宋卫群;;“我”的眼里有个“你”——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贺卫彬;;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浅谈创新课程中的学法指导[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徐娟;;研读教材 走进文本——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郭彩霞;;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韩传虎;;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吴怡;;以“直线运动”的教学为例谈新课程下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俊德;;关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思考[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10 王中国;;关于中学生物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思考[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行福;面对新课程:农村教师莫自卑[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黄行福;农村教师缺什么[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纪秀君;农村教师缘何不买集中培训的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魏振强 占根银;农村教师期待更多关怀[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叶莎莎 通讯员 乔天民/文 华中师范大学 程红艳;河南灵宝亮出均衡教育“升级牌”[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邢路续;哈尔滨 千余农村教师接受“再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山东省邹城市郭里镇中心小学 肖克文;支教“及时雨” 莫成“一阵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记者 吴晶;农村教师近千万,学历待遇均偏低[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高淑华 曹霁阳;哈尔滨:城市教师下乡支教 农村教师进城培训[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袁新文;农村教师何时令人羡慕[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章威;基于知识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嵌入性前因及创新绩效结果[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奇;知识观的演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金平;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垂青;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建构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彭彩萍;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永奎;知识冲突与消解:农村教师培训改进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莉;南京市初中生数学学习观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灵华;高中地理新课程“活动”内容教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尹逊荣;新课程高中语文发现式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玉峰;语文新课程命题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许瑞君;新课程下化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谢;新课程下语文课堂交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78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7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