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学校课程实践中的策略转变
本文关键词:当代日本学校课程实践中的策略转变 出处:《江西教育》2007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学校 教师群体 学习指导要领 学校教育 课程资源 课程实践 中小学教师 课堂教学 教育课程改革 重大转变
【摘要】:正战后的日本进行了频繁的课程改革,政府、文部省以及诸多专家学者也不断提出新的课程实践理念。在这些理念的作用下,日本学校的课程实践行为发生了重大转变。
[Abstract]:After the war Japan carried on the frequent curriculum reform, the governmen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also put forward new curriculum practice ideas.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in Japanese schools has undergone a major change.
【分类号】:G531.3
【正文快照】: 战后的日本进行了频繁的课程改革,政府、文部省以及诸多专家学者也不断提出新的课程实践理念。在这些理念的作用下,日本学校的课程实践行为发生了重大转变。一、由教科书到社会资源:课程资源拓展性发展策略长期以来,教科书是日本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主要课程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那乐;;日本中小学特别活动课教育的思考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06期
2 高山治,李俄宪;略谈日本学校的“心灵教育”[J];齐鲁学刊;1993年05期
3 毛丽红;;日本学校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未来[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21期
4 薛国凤;;当代日本学校课程实践中的策略转变[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02期
5 刘卫业;;警示教师群体的心理焦虑[J];学校管理;2001年01期
6 周荣秀;;生本资源:课程资源构建的新视角——以“圆柱的认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7 郎光;陈朝yN;;“吃什么”与“怎样做”——厘清新课程实践的几个关键因素[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10期
8 吴奇;;小学品德课堂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小学德育;2010年08期
9 胡庆芳;;课例研究的作用、特征和必要条件: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10 吴琳;冷泽兵;;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芳;许燕;;工作要求-控制-支持模型——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的检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高振清;;浅谈教师在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建设中的策略和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3 石邦宏;;经济理性驱动下的中小学教师流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徐更新;;源头活水滚滚来——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王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错误”也是一种资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丁红英;;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8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罗才斌;;谈当前艺术教学中“课程资源整合”的几个误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10 万咏梅;;语文课堂实施生成性教学策略探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葆谦;学校教育不能止于知识传承[N];文汇报;2007年
2 邵莉莉 铜川市印台区徐家沟中小学;浅议中小学教师如何搞好有效教学[N];铜川日报;2010年
3 姜堰市梅垛中心小学 张楠;快乐教学点滴谈[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记者 孙军;青岛十万中小学教师“大练兵”[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宁志诚;我省今年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校长5万余人[N];江苏教育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魏海政;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带来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苏婷;怎样从“我们与你们”真正变成“我们”[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王永军;给校长一个读书的空间[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淼;教师职称评审悄然“变脸”[N];青岛日报;2009年
10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学 王福洲;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立程;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10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雪怡;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曾玉叶;论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吴梅宝;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增益的问卷编制及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5 高志强;中小学教师教研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艳霞;当代中小学教师能力的缺失与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黄臻;清末民初中小学教师群体剖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伟;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自我规划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兆存;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鲜良;我国中小学教师合法权利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3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9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