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审美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出处:《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审美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了美的境界,从而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超越等基本特性的师生关系。审美型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的生活态度,并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审美人格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立美——为学生创设一种审美环境和审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两方面构建审美型师生关系。
[Abstract]:Aesthetic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refer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state of beauty, thus showing harmony, personality, freedom. Aesthetic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an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cultivate students' sentiment and guid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make students' perceptual and ration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aesthetic personality. Teachers can construct aesth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creating a kind of aesthetic environment and aesthetic-good at discovering students' beauty.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师生关系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间题,同时,师生关系又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和水平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赞科夫曾经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a’’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素萍;论课堂交往及其变革[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现象学的解析与重构[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2 檀传宝;让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试论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黄砾卉;张庆林;陈宁;;论批判性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结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张能为;;绕不过的康德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马家安,李宜江;论学习策略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周林;从自我意识中剖析元认知的实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刘旭峰;心率变异性等多项生理指标对情绪稳定性的评价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10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2 桑青松;策略型学习者及其培养的相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新巧;声乐教学艺术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牛鸿英;论老舍小说的三重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吴国来;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7 孙卫华;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D];河北大学;2000年
8 李仙飞;马克思个性观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赵亮;企业离职现象研究——IPSH激励机制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10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夏正江;对话人生与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巍;;试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2 黎平辉;唐朝霞;;新时期文化转型下我国教育研究的新特征[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2期
3 冯晓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征及原因分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付华;;特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曦;;对有效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8期
6 李文英;王薇;;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主张及特征论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7 宋志强;曲艳;;视障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调查研究——以北京地区视障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刘建;张新平;;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内涵、特征与转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9 张天鹏;;试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文化的特征[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9期
10 王红艳;贾岩;;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自我反思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边玉芳;蒋峗;;青春期心理危机的类型、表现、特征及干预现状的剖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雄;;专家学者型教师与一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特征差异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艳红;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姣;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的整体特征及其带来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澜涛;试论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永强;试论杜威的“泛职业教育观”[D];河南大学;2005年
4 卫倩平;差异教学:为学习服务[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夏江峰;学校品牌的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兆勇;论教育市场化的趋势[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杨勇;邓小平教育思想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冬梅;中国近代复式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荆月闵;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吴晓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7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97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