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区某校93名高中生自我中心状况的初步调查
本文关键词:福州市区某校93名高中生自我中心状况的初步调查 出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中心 假想观众 虚构自我 横断面研究 高中生
【摘要】:目的:对高中生的自我中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方法:采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中心量表对93名16-18岁的高中学生进行自我中心状况的调查。结果:假想观众的总体平均分是2.6±0.9,虚构自我的平均分是2.8±0.8;假想观众和虚构自我都不存在年龄差异(P0.05);男生的假想观众分量表评分高于女生(2.8±1.0/2.4±0.6,t=0.6449,P=0.017),虚构自我观念分量表评分低于女生(2.6±0.8/3.0±0.8,t=-2.219,P=0.029);父母职业对假想评分没有影响(P0.05),对虚构自我评分有显著影响(F父=5.329,P=0.000;F母=4.413,P=0.001);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虚构自我评分有显著影响(F=2.984,P=0.023),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学生其虚构自我评分均低于其他受教育程度者。结论:(1)高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假想观众和虚构自我的观念,且没有年龄差异;(2)假想观众和虚构自我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男生的假想观众观念比女生弱,而虚构自我观念比女生强;(3)父母职业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虚构自我观念有显著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lf-centered statu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93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ged 16-18 year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designed self-center scale. The overall average score of the hypothetical audience was 2.6 卤0.9. The average score of fictional self was 2.8 卤0.8; There is no a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aginary audience and the fictional self (P0.05). The score of hypothetical audience scale of mal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2.8 卤1.0 / 2.4 卤0.6). The score of fictional self-concept subscal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2.6 卤0.8 / 3.0 卤0.8 / -2.219). The occupation of parents had no effect on the hypothetical score (P0.05N), bu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ictional self-score (5.329P0.000). F female (4.413) (P = 0.001);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mother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ictional self score. The grade of fictitious self of the students whose mother was educate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s. Conclusion: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hypothetical audience and fictional self-concept among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age. (2) there is gender difference between imaginary audience and fictional self, which shows that male students' imaginary audience concept is weaker than female students', while fictional self-concept is stronger than female students'; 3) the occupation of parents and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mother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fictional self-concept.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学系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心理学系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皮亚杰将“自我中心”定义为个体不能区分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对象上[1]。阿尔金德(Elkind,1967)将这种自我中心区分为假想观众(Imaginary audience)和虚构自我(personal fable)。假想观众指青少年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鹿美丽;;初中生自我中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2 刘建榕;吴双;;北京市不同职业者假想观众与个人神话的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鹿美丽;刘婷婷;;高中生自我中心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4 周文斌;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及其解决策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5 潘修娴;张灵聪;;大学生自我中心调查问卷初步编制及心理测量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6 林磊;;如何对待孩子间的冲突[J];大众心理学;2008年03期
7 贡和法;张仁虎;;谈优生的“自我中心”心理的形成与矫正[J];学校管理;1995年06期
8 张可创;;走出情感与自我中心的误区[J];社会工作(上半月);2010年08期
9 孙时进;;心理换位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03期
10 范存仁,万传文,,林国彬,荆其诚;西安市小学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品质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孟广霞;;青少年个性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2 汪伦;;大学生焦虑水平与日常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刘满兴;;服刑人员狱内人际冲突问题团体咨询的案例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文;怎样才能快乐——对自己不要挑剔[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2 娄季召邋樊永贵 王广星;“无言者”是这样开口的[N];法制日报;2008年
3 杨小柳;儿童心理问题面面观[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袁睿;哪些性格人易被“压伤”[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尚舍;十种性格易被“压伤”[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李岚;爱插话者多心理发展受挫[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陈振华;“失去才珍惜”有科学依据[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魏陈静;失恋后为何更爱对方[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杨家洛;久用电脑造成“心理死亡”?[N];北京科技报;2005年
10 姜堰市第四中学 胡大进;初中阶段优秀生心理问题探究[N];江苏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圣鸿;多重参照框架及数字表述方式对数字加工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丽;中学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观念与冒险行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2 鹿美丽;中学生自我中心、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瑞利;大学生环境态度问卷编制及特点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4 焦武萍;幼儿空间认知发展中感觉运动智能和概念智能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谢超香;空间表征中的内在参照系有效性探讨[D];西南大学;2008年
6 侯佳捷;大学生自我同情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刘霁炜;大学生自我差异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惠;小学生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倪海鹰;内在参照系理论在文本描述空间表征中的验证[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王彩霞;想象客体旋转任务中的方位效应和性别差异[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1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1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