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教育研究中的两大范式比较:“日尔曼式教育学”与“盎格鲁式教育科学”

发布时间:2018-01-24 00:01

  本文关键词: 比较教育 教育研究范式 教育学 教育科学 出处:《教育学报》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曼式的教育学”和“盎格鲁式的教育科学”,各自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传统的教育学不同,教育科学是试图要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和另一种解释。两大范式异同的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there have been three big decompositions. Pedagogy is facing a new development intersection.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as overtaken "pedagogy" at present, but. Does it mean that pedagogy has come to an end? In fact,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and educational science shows that these are two different research paradigms: Germanic pedagogy and Anglo-educational science. Each of them has its own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emphasis and method of their research are differen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edagogy. Educational science is an attempt to form another view and another explanation of educational problems.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paradigms reveal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pedagogy and educational scienc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从其产生起,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对教育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从而产生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进一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深入探究和发展。至今,教育学已作为一个大的学科门类,与其他学科既相互独立地、又相互交叉地向前发展着,并发挥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仪;关于比较教育的教学内容——从一份《比较教育教学大纲》想起的[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2期

2 求实;国外比较教育组织和机构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6期

3 肖云瑞;我对比较教育教材建设中几个问题的看法——评《比较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05期

4 吴畏;以教育改革为中心 大力加强比较教育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86年01期

5 傅建明;社会学分析和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9年06期

6 罗正华;要进行教学论的比较研究——兼谈设置比较教学论学科的必要性[J];比较教育研究;1990年03期

7 顾美玲;朱利安之前的比较教育先驱[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8 薛理银;问题法与比较教育——对布莱恩·霍尔姆斯的一次采访[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3期

9 盖尔·P·凯利,郑桂泉;比较教育的论争与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5期

10 菲利普·G·阿尔特巴赫 ,诸惠芳,李家永;美国比较教育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则渊;陈立新;梁永霞;杨中楷;严建新;;中美机械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比较研究[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阎建锋;关于比较教育史中历史观的一些反思[N];科学时报;2004年

2 叶隽;教育;在“民族-国家形成”的视野中[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王康 马行提;民办教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N];人民政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沐氽 漆艳;结对帮扶共学习 相互促进同提高[N];天水日报;2005年

5 胡根林;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比较?[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唐景莉 沈祖芸 杨晨光;大学应当成为一个知识社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顾一琼;留学中介迎来“小阳春”[N];文汇报;2006年

8 赵萍;感受异域的教育风景[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导 王斌华;重视识字教育的奠基作用[N];文汇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慧;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健康促进政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建华;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内容、原则、途径和方法[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3 崔文霞;国际大都市纽约的城市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莹;美国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密西根课程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燕;西方教育史上主知主义和主意主义教育思潮之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高冬梅;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淑萍;中美中小学校长角色定位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红梅;中美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9 任爱珍;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之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林菲菲;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的比较教育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8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58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1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