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及其生存困境

发布时间:2018-03-04 02:16

  本文选题:“社会”观 切入点:社会学精神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精英—民众和褒扬—贬抑两个维度,可把“社会”观大致区分为“主流社会”、“亚文化群体”、“市/公民社会”和“(反动)统治阶层”四种基本类型。区分显示,社会有复杂而非同质的构成、散裂而非统一的性质、歧异而非一致的评价。因而说到底,社会就是各种群体。其间,存在着权位的强弱、利益的多寡、斗争的输赢以及所有这一切的模糊转换与此消彼长,这就是社会学眼中的“社会”。教育社会学精神及其发展动力,就在于“发现”教育的“社会”层面,即揭示教育差别、关注教育弱势、批判教育宰制。这种精神,炼就于教育社会学以母子“倒置”而鼎立三足的发展历程之中。“保守”论、“启蒙”论和“激进”论,是当前教育社会学面临的主要困境;这些
[Abstract]: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meritocracy and praise and derogation, the concept of "society"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basic types: "mainstream society", "sub-cultural group", "city / civil society" and "(reactionary) ruling class." Society has a complex rather than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a split rather than a unified nature, a diversity rather than a consistent evaluation. So, in the end, society is a variety of groups. In the meantime, there are power positions and interests. The winning and losing of the struggle and the vague transformation of all these things are the same. This is the "society" in the sociological eyes. The spirit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motive force lie in "discovering" the "social" level of education, that is, revealing the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weakness of education and criticizing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control. This spirit is roo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n which the mother and the son are "inverted", "conservative" theory, "enlightenment" theory and "radical" theory, "conservative" theory, "enlightenment" theory and "radical" theory. These are the main difficulties facing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献平;张耀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输的动力[J];理论探讨;2006年04期

2 李屏南;;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科学定位:正确处理四个关系[J];理论探讨;2006年05期

3 张广智;;古代西方历史理论三题[J];史学史研究;2007年04期

4 肖勇;;论行政伦理制度化[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5 曾鹏程;龙佳解;;技术主体素质与技术理性的超越[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6 靳涛;周冰;;经济转型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回归[J];经济学动态;2007年08期

7 宋劲松;;和谐社会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3期

8 白立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林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基本特征[J];经济学动态;2007年07期

10 王牧;;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骆东风;;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两难问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盛雪艳;;贯彻科学发展观 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科技人才全面成长[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胡振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江沛;;近代天津娼业结构述论[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5 宋月红;;毛泽东与新中国国家结构形式问题的解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永君;王晓书;;建国初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凤琦;;中国现代化特征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回归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的整合研究(提要)[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珂;国际需求与中国就业[D];吉林大学;2007年

2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龚晓宽;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白希;民族区域自治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惠立新;第三配置与中国企业信用重构[D];武汉大学;2006年

6 杨志兵;高等学校薪酬制度与薪酬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留建;新经济时代的柔性生产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谷中原;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琦;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陈平;论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的制度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张俊;邓小平协调发展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忠华;山东省竞技体育的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铁;“写实”与“实写”[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毛英;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张毅斌;关于FOB下托运人法律地位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陈开敏;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D];南昌大学;2007年

9 王汝秀;建国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进步;论我国法官职业化[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天君;;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及其生存困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1563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63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e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