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本文选题:大学 切入点:贫困新生 出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5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比较师范院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5-10在衡阳师范学院完成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以衡阳师范学院2005级3089名新生为调查对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集体测查。在统一指导语下,学生根据最近1周内的自我感觉答题,独立完成,当场收卷。结果数据运用光电阅读机(OMR2000)输入计算机心理测评工具箱标准版V3.0系统进行总分和因子分的统计。量表中没有回答的项目记为"没有",5个以上项目未答者视为问卷无效以及总分低于95分的问卷因缺乏可靠性均不进行分析。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后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群体差异比较用t和Z检验。结果:共发放3089份问卷,收回有效答卷2994份,有效率为96.92%,其中贫困新生有效答卷510份,占17.03%。问卷结果显示,师范院校贫困新生在人际关系、偏执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上的得分分别为1.86±0.54,1.70±0.48和1.58±0.43,明显高于非贫困新生(1.78±0.51,1.65±0.46,1.53±0.39,t=3.34,2.02,2.92,P0.05)。从阳性因子的人数比率来看,师范院校贫困新生在总分阳性的人数比率为0.28,明显低于非贫困新生(0.33,Z=-2.27,P0.05);而在人际关系、偏执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阳性的人数比率分别为0.35,0.30,0.16,明显高于非贫困新生(0.31,0.24,0.13,Z=1.73,2.72,1.71,P0.05)。结论:师范院校贫困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比非贫困新生差,但是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3个问题上明显比非贫困新生要严重。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impoverished freshmen and non-poor freshmen in normal colleges. Methods: a survey was completed in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in October 2005. A cluster sampling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089 freshmen in Hengyang normal College in 2005. Under the unified guidance language, the students completed the self-feeling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self-feeling in the last week, and completed the test independently with the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Results the data were entered into the standard version of the computer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toolbox V3.0 system for statistics of total scores and factor scores. The items not answered in the scale were recorded as "no", and more than 5 items were not answered.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was considered invalid and the total score less than 95 was not analyzed because of the lack of reliability. All the data were entered into the computer and analyzed by SPSS11.0 software. Results: a total of 3 089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299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92. Among them, 510 poor freshmen answered effectively, accounting for 17.03.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howed that the poor freshmen in normal colleges were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scores of paranoid ideation and psychosis were 1.86 卤0.54U 1.70 卤0.48 and 1.58 卤0.43,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poor freshmen (1.78 卤0.51U 1.65 卤0.46n 1.53 卤0.39). The positive rate of poor students in normal colleges was 0.2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n-poor students (0.33% -2.27%, P0.05), but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proportion of poor students in normal colleges was 0.2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n-poor studen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paranoid ideation and psychosis were 0.35 / 0.30 / 0.16,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poor freshmen (0.31 / 0.24 / 0.13). Conclusion: the overall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poor freshmen in normal colleges is not worse than that of non-poor freshmen, but it is sensitive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aranoid and psychotic problem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serious than non-poor freshmen.
【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衡阳师范学院财务处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6C214) 衡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0613)~~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志刚;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教育的研究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辛勇;黎万和;;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6期
3 谢桂阳,程刚;高校贫困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4 程利娜;贫困大学生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州学刊;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帅;;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问题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马永亮;;大学贫困生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鲁延安;贫困大学生救助中的误区与解决对策探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4 庞丽娟,胡福贞,韩小雨;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5 张海玲;赵宇昕;李鹏;;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障碍与干预[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6 康钊;;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调适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7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李春莉;刘蓓蓓;杨少文;李晓玲;;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引导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李迎春;邓举青;;浅析高校贫困生的特点和应对措施[J];时代教育;2012年11期
10 郭永兴,谭甲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浅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静;湖北省随州市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论思政教育视域下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缺失与提升[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艳哲;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李秀菊;团体辅导对内蒙古高职院校贫困生自我认知的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媛媛;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王静喻;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英;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红燕;Biodata的测量维度以及与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周玉娟;黔南民族师院贫困生心理健康调查及训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9 田军;高校经济贫困生抑郁心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张晓丹;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桂阳,程刚;高校贫困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玉兰;编制大学生自我完美主义问卷[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8期
2 黄希庭,陈传锋,陈红;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彭琼;张西平;;赞许动机和测量情境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0年03期
4 王艳芝;王欣;李彦牛;;劳动合同关系和工作强度对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及心理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4期
5 袁殷红;王健;;高三学生高考前状态焦虑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6 Д.М.扎勃罗金,陈华平 ,练良玉;当前师范院校的迫切任务[J];外国教育研究;1984年03期
7 陈再绅;民主德国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1期
8 陈兵,戴祯杰;加强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几点建议——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高师心理学公共课程整体改革[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马志国;;“我想杀人”——大学男孩怎么啦?[J];医学心理指导(校园心理);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冬;;对心理学的决定论基础的思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和勤;;老年抑郁症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谢立平;彭运石;;心理学理论解释框架的解构与重建——麦德森心理学元理论思想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玲;孙舒楠;;心雨润百草 十年苦耕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介绍两本俄罗斯的新书[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田剑铃;;反射学与心理学[A];2006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6年
7 吴琳;杨慧慧;;心理知觉与旅游决策研究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峗;王伟;佐斌;;大学生对心理学态度的调查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韶刚;;心理学在多元、多样、多变的当代社会中的道德使命[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艺敏;孔克勤;;自我欺骗的心理学研究现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军;青岛师范院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翟帆;免费政策如何培养优秀教师[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谢影;《大学心理学》认识自我的法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记者 纪乐航 综合报道;沟通经济学和心理学[N];国际金融报;2002年
5 董子;你适合哪类大学[N];中国水利报;2002年
6 记者 佘峥 田家鹏;我省今年高招政策将有九大变化[N];厦门日报;2007年
7 周颖;医学心理学相关名词与医学模式[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罗思华 吴玉莲;星光耀韩园 浓情染金秋[N];潮州日报;2008年
9 ;师范院校淡化“师范性”“非师范性”界限[N];济南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朱光泽;心理专家敷暖孩子“着凉”的心[N];成都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莉萍;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与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3 薛家宝;师范院校竞争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聂海;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薇;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龙献忠;从统治到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詹延遵;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曾洁琼;我国企业智力资本计量和报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宣晓冬;组织环境管理绩效分析方法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苏州;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芬娜;论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萌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重来;试论基于“教师专业化”的师范院校中文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利;我国师范院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郭春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的再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国华;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金明;师范院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源;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树杰;成人社会性发展与成人教育创新[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6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6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