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尼采教育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18-03-08 09:25

  本文选题:尼采 切入点:教育家 出处:《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尼采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家"思想、"有用的信念"思想和"教育的生命意义"思想。这些思想对西方和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当代教育来说,尼采的教育思想带来了不少启示,但也有待教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整理。
[Abstract]:Nietzsche's educational thoughts mainly include the thought of "educator", the thought of "useful belief" and the thought of "the meaning of life of education". Nietzsche's educational thought has brought a lot of enlightenment, but also needs the educator to carry on the systematic arrangement.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兴举;尼采的教师观[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刘自觉;尼采对现代教育的批评[J];晋阳学刊;2002年05期

3 杨俊;尼采的认识论述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程从柱;尼采的教育人生观及其当代意义[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韦永琼;专业化视野下的师德职前培养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蒙蒂纳里,易克信;尼采著作的新批判版本[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2 周继明;评尼采的“超人学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3 翁绍军;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文化观[J];社会科学;1986年05期

4 顾国柱;郭沫若与尼采[J];青海社会科学;1987年01期

5 晁连成;尼采哲学及其对我国八十年代大学生的思想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S5期

6 柯千;评尼采的价值观[J];社会科学;1987年05期

7 丁放鸣;;陀斯妥耶夫斯基与尼采[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3期

8 杨晓明;尼采与生命的悲剧意识[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9 张玉能;;瞧,这个人,他从诗中走来!——读《尼采诗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10 郭昌瑜;尼采文艺思想的反理性特征[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闵抗生;;郭沫若与尼采[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郑万鹏;;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谢地坤;;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振国;;第四种道德的文化基因与当代价值[A];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谢礼圣;;尼采价值论中的虚无与永恒[A];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姚定一;;一篇也许不合“时宜”的哲学时评[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袁媛;;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追随尼采(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方向红;;德里达:他者的耳朵[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强;对寻找者的寻找[N];北京日报;2000年

2 徐强 易佑民;尼采哲学对当今创新教育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中德学者研讨尼采与二十世纪中国[N];光明日报;2000年

4 王生平;谈谈庄子、尼采的“人自然化”思想[N];光明日报;2000年

5 安徽大学 徐强 易佑民;尼采哲学 对当今教育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侯朝炜;在谦卑中回归自然[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田海平;《哲学的追问——从“爱智慧”到“弃绝智慧”》[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汪民安;一曲激烈对抗的戏剧[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金惠敏;超人·救亡·立人[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刘自立;尼采死了 尼采百岁[N];团结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劲秋;流变中永恒的风景[D];河南大学;2003年

2 金芳实;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3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吴宏政;历史生存论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4年

6 詹欣;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魏凤莲;狄奥尼索斯崇拜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9 白新欢;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哲学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宗成河;早期尼采的政治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林;主体性的神话与消亡[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英;尼采思想在创造社作家作品中的反映[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史敏;杰克·伦敦和他的《马丁·伊登》[D];暨南大学;2001年

4 侯春菊;艺术拯救人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6 陈慧平;时间之流与权力意志[D];厦门大学;2002年

7 周莉;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后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3年

8 宋庆宝;兼收并蓄 独成一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南华;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D];西北大学;2003年

10 季中扬;论尼采艺术价值观之变迁[D];扬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83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83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0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