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尚“和”心态
本文选题:师生互动 + 教学过程 ; 参考:《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摘要】:正中国人自古推崇“和”,以和为贵,把“和”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准则,这种心态流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国人把“和”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准则时,追求的是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力求减少冲突的“无为之为”,交往双方均感到一种愉悦的体验,它是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the Chinese respect "harmony" and regard "harmony" a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ealing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his mentality flows in all aspects of life.When the Chinese people regard "harmony" a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ealing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hey pursue a stable and harmonious state, strive to reduce the "inaction" of conflict, and both parties feel a pleasant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SJB880021)。
【分类号】:G4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3 任其平;;梦的本质的心理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傅炳熙;个性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梁书凤;;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张宏薇,陆作生;学校教育中各层次目标特点及关系的分析[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7 王笃勤,卜焕芳;自主学习与教材把握[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9 何元春;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余宇;通识教育与体育专业的通识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丁娜乃;;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5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凌峰;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青;高中综合理科课程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纪九利;中国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伟;高中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谢志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江秀萍;中学语文“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胜;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系统的构建与实施[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郑利明;高师化学系课程结构的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康清;曾雪琴;;再谈教学过程的本质[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2 张月萍;;探新求异 师生互动[J];学周刊;2011年05期
3 丁伯权;;肯定的评定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4 粟增富;;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流教学过程之辩证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6期
5 卜跃华;运怀英;;对课堂教学中教学课件应用与评价标准的探究[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6 杨强;张新亮;杨丽梅;;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7期
7 周永红;;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5期
8 王林绪;;谈幼专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年23期
9 瞿伟;;动静结合,让课堂充满生机[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10 杨强;杨学光;王涛;;浅谈教师的职业素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宪;;现代教育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罗芳;;心理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设计思路和操作[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晏刚;吴业正;厉彦忠;候予;鱼剑琳;;网络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浅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4 鲁峰;严军;张香兰;;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研究[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翟先萍;周志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规律初探[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6 崔定升;;教学过程矛盾运动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与实践模式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李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徐云鸿;;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谢水芬;;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辩证观 兼论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10 张敏;;信息环境下互动教学研究与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月萍;互动的课堂才有生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 李晓晖;“设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N];九江日报;2010年
3 临泽县平川学区 曹玉萍;师生互动是探究性教学的桥梁[N];张掖日报;2011年
4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文教室 冯福泉;主辅备课模式好处多[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曾晓伟;香港绵阳两地师生互动交流深情联谊[N];绵阳日报;2010年
6 崔玳醴 利州区大东英才学校;巧用多媒体让教学过程更加和谐愉悦[N];广元日报;2009年
7 李天虎;学比教更重要[N];中山日报;2005年
8 安塞县延安保小 刘桂莉;教师应做到“三不要”[N];延安日报;2010年
9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 康广印;新课标下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N];学知报;2010年
10 周彬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写给明天的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2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8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季林;教学的游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筱斐;“双主体”的最佳结合——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邹琴;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秀萍;变革中的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安艳;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晓梅;课程改革中的课堂师生互动[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冉玉霞;师生互动中的教师公正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巍;课堂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彦敏;基于学校网站的高校师生互动平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滕秀芹;课堂师生互动的现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学伟;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42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74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