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IP合成分数研究儿童在两类假设情境中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
本文选题:亲社会儿童 + 攻击性儿童 ; 参考:《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摘要】:用假设情境问卷测量亲社会、一般、攻击性三组儿童在两类假设情境中的社会信息加工(SIP)特点,用累加法形成“SIP合成分数”作为儿童在假设情境中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综合指标,用2×3两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分组和情境对儿童SIP的影响。研究表明“SIP合成分数”作为假设情境中一组SIP变量的综合指标具有良好的鉴别力和适用性,分组和情境对儿童SIP适应性的影响具有交互性。
[Abstract]:Using hypothetical situational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ip) in two kinds of hypothetical situations among three groups of children: prosocial, general and aggressive. The "SIP score" was formed by the accumulative method as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the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in the hypothetical situation. The effect of grouping and situation on the children's SIP was studied by 2 脳 3 variance analysis of vari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P composition score" as a comprehensive index of a group of SIP variables in a hypothetical situation has good discriminating power and applicabil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grouping and situation on children's SIP adaptability is interactiv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ABA03009)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寇_g,马艳;儿童社会适应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特殊应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寇_g,唐玲玲;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赵章留;寇_g;;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3 寇_g,谭晨,马艳;攻击性儿童与亲社会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比较及研究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丽华;游戏情境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林伟;小学生自我意识与亲社会倾向及推理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争艳,王京生,陈会昌;促进被拒绝和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的三种训练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2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3 魏玉桂,李幼穗;不同移情训练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益文;张文新;;发展心理学幼儿攻击行为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夏婷;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亮;青少年早期的同伴侵害:发展轨迹、相关因素及性别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竹;高低社会经济地位群际攻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纪林芹;攻击性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苏生;对二—七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谭尹秋;重庆市大学新生攻击性人格特征常模的建立[D];西南大学;2012年
5 毛丽娜;艺术治疗对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干预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6 蔡晓辉;攻击抑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昌杰;成都地区藏、汉高中生自尊和攻击性行为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晶;大学生攻击倾向的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9 吴晓燕;暴力线索暴露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D];宁波大学;2012年
10 赵平平;小学生欺负行为与其人格、交往归因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95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9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