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从“教育共识”到“共识教育”

发布时间:2018-05-18 03:04

  本文选题:教育共识 + 共识教育 ; 参考:《教育学报》2007年02期


【摘要】: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Abstract]:The needs of human security and self-awareness, the demands of social consensu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titutionalized education have put forward the need of forming educational consensus. However, the difficulty of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ing makes the 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consensus extremely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Those declared educational consensus often attempt to assimilat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and embody compulsion, emphasize identity rather than doubt, and attempt to reconcile but make a distinction. Therefore, the verb of "consensus" and the change of "educational consensus" into "consensus education", that is, from the focus on "common educational cognition" to "common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is a necessary choice, but it is also a positive strategy. "consensus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lowest strategy to seek educational consensus, but also reflects trust and dependence on others, and it also means an open attitude of doubt and risk avoidanc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承勇;“上帝”的失落与回归──论20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J];浙江学刊;2000年02期

2 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曹海英;;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郑召利;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解和阐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王仲生;历史追踪中的双重启示——试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向蓓莉;比较教育学的价值判断与研究范式: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研究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7 张鑫;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张璐;从人性的异化到复归——有感于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9 王双桥;人的自然存在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邓志伟;;弗洛姆人道主义消费伦理思想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贾明;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杜宁;中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批评的方法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崔德华;爱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陈立旭;重估大众的文化创造力[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陆平;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支撑[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广林;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生梅;关怀教师生命:生命教育的深度观照[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磊;童话中的现实与现代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裴蕾;人性的畸变[D];四川大学;2007年

6 叶婷;论技术产品消费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莉;赫伯特·西蒙“有限理性”理论探析[D];苏州大学;2007年

8 曾琳;德拉布尔对理想精神境界的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朱凤丽;从西方中产阶级的消费文化变迁看中产主体精神的演变[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年

10 吕松洁;中国房地产广告的现存问题及社会责任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哈布尔;论教育共识[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9年06期

2 仝书平;班主任应具备十种意识[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9年11期

3 凤翎;家访有感[J];山东教育;1999年Z6期

4 吴红艳;合作之船——家长沙龙[J];贵州教育;2002年04期

5 宋卫红;别开生面的新生家长会[J];山东教育;2003年36期

6 赵秀峰;家访给我的启示[J];山东教育;2004年Z3期

7 邵国琴;三方合力 搭建平台[J];辅导员;2004年10期

8 陈军 ,龚顺梅 ,齐加全 ,庞秀兰 ,廖美妮;“干杯”之后[J];启蒙(0-3岁);2004年06期

9 马晓琴;;触摸优等生的心灵[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年12期

10 陈学军;;从“教育共识”到“共识教育”[J];教育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蔡f ;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效应[N];经济参考报;2002年

2 ;品牌意识漫议[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郑颖国邋王众鸿;一片丹心铸师魂 满腔热血注教坛[N];甘肃法制报;2008年



本文编号:1904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04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1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