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民国杭州私立学校收费考察

发布时间:2018-05-21 04:03

  本文选题:私立学校 + 经费来源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摘要】:民国时期的杭州市,私立教育的基本定位是基础教育的骨干。本文在原始档案的基础上,根据建设委员会调查浙江经济所1931年的调查材料和杭州市政府秘书处编写的原始材料,对民国时期杭州市私立中学的收费问题,以30年代和抗战胜利后的学费征收为中心,作一计量史学的考察。文章认为,杭州市私立学校的收费不但有据可循,而且收费较为合理,适合普通市民子弟甚至贫困家庭的子弟就学,进而推论出私立中学不图盈利,以推广、普及基础教育为办校宗旨。
[Abstract]:In Hangzhou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basic orientation of private education is the backbone of basic education. Based on the original file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materials of Zhejiang Economic Institute in 1931 and the original materials compiled by Hangzhou Municipal Government Secretaria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ollection of fees for private middle schools in Hangzhou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1930s and after the victory of tuition fees as the center, a quantitative history of investigation.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fees charged by private schools in Hangzhou not only have some basis to follow, but also are more reasonable, and are suitable for the children of ordinary citizens and even those from poor families. Then it is inferred that private secondary schools do not want to make a profi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m. 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running schools.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58;G5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康;;马关谈判桌前的中日“海归”们[J];世界博览;2011年12期

2 昌文彬;;陈诚计划教育理论与实践述论[J];民国档案;2011年03期

3 苏肖;;海关税收在清末同文馆办学过程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4 李天星;;共进会与同盟会的关系再探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徐文彬;;民国福建慈善组织发展及其启示[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佳;;出洋肄业局与游美肄业馆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潘懋元;刘海峰;;同文馆与中国近代海关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任智勇;;三成船钞与同文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4 戚慕光;;联抗的税务工作[A];联抗战友忆联抗[C];1997年

5 丁日初;;编后记[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6 刘功君;;晚清留日经费的筹付与管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范征夫;;关于修改补充本会章程的几点说明[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3年

8 范征夫;;关于修改补充本会章程的几点说明[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三十年纪事(1980-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黄金轩 李振东 王继槐;抗战烽火中的儿童保育事业[N];重庆日报;2005年

2 韶关日报首席记者 李迅;“满天飞”手枪队在粤北的烽火传奇[N];韶关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朝广;20世纪前半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群体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明芝;滨州民团研究(1912~1949)[D];山东大学;2007年

3 钟平;社会与救济[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邱淑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5 李杰;清末民初的国家堤防事业[D];厦门大学;2008年

6 覃婷婷;1937年的贵州旱灾与救济[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宁;北洋新军武器装备建设历史考察(1895-1911)[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于元群;近代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及作用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池秀梅;民国时期福建灾荒救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丽君;民国时期成都私立中学教育发展述论[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7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17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6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