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丐”武训与西方“教圣”裴斯泰洛齐
本文选题:武训 + 武训精神 ; 参考:《齐鲁学刊》2007年02期
【摘要】:武训“兴学于未废科举之时”,实属近代教育之先驱。他兴义学的实质是让学校的大门向城乡社会低层子弟开放,其对兴义学事业的执着的原动力来自于中国传统人道主义思想的文化精神;裴斯泰洛齐是略早于武训的“近代教育理论和近代义务初等教育的奠基之父”,其终生献身于平民教育的无私精神源于自幼受新教文化熏陶而形成的对人类的虔诚的爱。裴斯泰洛齐是新兴的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先进代表,他的事业有着较好的社会条件和政治环境;武训毕竟不能超越时代而不受其文盲农民的主观条件和清末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然而,恰恰因为这一点,更衬托出武训的高大,展现出他所代表的中国农民和中华民族勇敢、耐劳、刻苦的精神。
[Abstract]:Wu Xun was a pioneer of modern education. The essence of his Xingyi study is to open the door of the school to the lower children of urban and rural society. The motive force of his persistence on the cause of Xingyi science comes from the cultural spir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umanitarianism thought. Pestrich was the father of modern education theory and modern compulsory primary education, and his selfless spirit of lifelong devotion to civilian educ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devout love of mankind formed by the influence of Protestant culture from an early age. Pestrich is an advanc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modern bourgeois intellectuals, his cause has good social conditions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After all, Wu Xun could not surpass the times and not be restricted by the subjective conditions of the illiterate peasants and the objectiv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However,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more set off the tall martial arts training, showing that he represented the Chinese peasants and the Chinese nation brave, laborious, assiduous spiri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G40-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瑞!050091石家庄;物性互渗意识与服石炼丹[J];中华医史杂志;2000年04期
2 龚纯;中国古代的军队给水卫生[J];中华医史杂志;1997年04期
3 霍然;论北朝民族大融合对唐代文化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杜勇;《新安名医考》“王国瑞”条考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5 谭德兴;论魏晋南北朝经学与文学之互动[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6 尹黎云;漫谈古代文人的自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文航生;;清醒的批判 无奈的慨叹——论李商隐咏史诗的政治文化内涵[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杨庭硕;生态维护之文化剖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9 蔡子谔;论董仲舒以“天命”论等为内核的服饰美学思想[J];河北学刊;2001年05期
10 周伟民;海南旧谱牒的功能和新谱牒纂修中的民间立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麻国钧;;供盏仪式考略[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乃江;台湾诗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3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芮东莉;上古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齐浚;明清社会思潮与人情小说性爱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公山;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年
9 郭志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晓琪;范成大蜀中诗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宝金;窦汉卿生平及其学术思想源流考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黄忠杰;关于泉州伊斯兰教石刻艺术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世洋;周代诗乐文化与《诗经》[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马丽;论鸠摩罗什的佛典翻译及其历史贡献[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颜小华;维吾尔族传统宗法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建国;胡瑗“苏湖教法”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冬妍;论魏晋时代的悲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爱民;宋代《庄子》的阐释与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董传岭;晚清山东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经济;希望给武训平反[J];齐鲁学刊;1980年04期
2 范际燕;电影《武训传》批判的意义和经验[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3 马厚文;关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评论(来信来稿综述二)[J];齐鲁学刊;1981年01期
4 戴向青;论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5 吕孟禧,吴中任;重评武训[J];学术论坛;1985年12期
6 俞润生;陶行知与武训[J];齐鲁学刊;1986年01期
7 吕孟禧 ,吴中任;略谈武训精神[J];齐鲁学刊;1986年01期
8 刘卓;论武训精神的复合结构[J];齐鲁学刊;1986年03期
9 刘光;;陶行知为什么自称新武训[J];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03期
10 姜林祥;武训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J];齐鲁学刊;1989年01期
,本文编号:1928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2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