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发展的自组织机制
本文选题:课程发展 + 自组织 ; 参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摘要】:课程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开放和非平衡是课程发展的前提条件;涨落是课程发展的起因;竞争和协同是课程发展的动力;渐变和突变是课程发展的途径;创新是课程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自觉遵循和运用课程发展的自组织规律,创造条件,把握机遇,正确引导,适时地促进课程的健康发展。
[Abstract]:As a self-organizing system, curriculum has its own law of development. Opening and non-equilibrium are the prerequisit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luctuation is the caus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mpetition and coordination are the driving forc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gradual change and mutation are the path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nov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e should consciously follow and apply the self-organizing law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reate conditions, grasp opportunities, guide correctly,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in good time.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3.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2 吴彤;耗散结构理论的自组织方法论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戈;文化多样性与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叶良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继兴;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5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芦平生,陈玉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黄颖;;城市发展中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以“新天地”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01期
8 阎平;关于远程教育课程文化特征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3期
9 胡一;;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与文明对话[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何雪莲;“知识傲慢行为”与文化自觉——《学术殖民主义在行动:美国认证他国大学》读后[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煜;流域水资源实时调控理论方法和系统实现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兆雄;课程文化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蓝敏;建设项目的自组织智能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红英;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阻抗的文化检视[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丁亚红;试论合作学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雪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尹国杰;我国本科公共英语课程设计的文化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天明;基于自组织的产业集群创新理性探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杨光伟;高中数学活动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蔡萍;价值观提升[D];山西大学;2004年
8 牟玉芬;基于网络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波;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课活动课程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振;技术创新自组织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广西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时见,朱利霞;一元与多元:论课程的两难文化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春光;王坤庆;;自传文本课程:历史背景、理论基础与课程诉求[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2 魏青云;张立新;;在课程规划中实现校长的课程领导[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0期
3 杨喜波;;教育部专家组到绥棱县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调研[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1年09期
4 汤立宏;顾燕文;何永红;蒋耀龙;何金娣;何永红;顾燕文;陈先锋;许妙丽;王文辉;;增强课程意识 全面提升课程领导力[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5 卢秋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召开[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9期
6 程红兵;;课程领导要关注课程的文化性内涵[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7 李叶峰;;论教研员的课程领导[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4期
8 李志超;靳玉乐;;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品性[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2期
9 廖辉;;学校课程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10 毕忠宜;;加拿大教育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海波;;“合法化”时期科学课程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中心研究员 程方平 ;课改,,透射教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新课程改革开启中国课程发展新纪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郭颖新;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N];四平日报;2008年
4 陈晓慧;“梦想中心”结缘乡村素质教育改革[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陈玉兰邋舒志义;香港艺术教育:春风十年 硕果满园[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教学管理专项督导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7 啸天 编译;马来西亚:数学和科学将用英语授课[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沈畅;省常中:以“课程统整”实现轻负高质[N];江苏教育报;2009年
9 北京市崇文区教育委员会 杨志成;美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若干特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新课改背景下的校长新角色[N];中国教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支奎;课堂中的意义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4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5 陈明宏;校长课程领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虹元;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余志文;香港校本课程发展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庆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霞;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兵;文化的理解与融合:多元文化课程发展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丽萍;自组织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思想再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鹏宇;网络课程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瑞;教师参与课程评价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王大芳;论教师即课程开发的主体[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宇红;论教师的主体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钟智;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白雪;义务教育阶段县域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状况调查及推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96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9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