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潜能开发的实践探索
本文选题:中学生 + 心理健康教育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S2期
【摘要】:中学生的潜能开发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习得和体验开发潜能的方法,从而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Abstract]: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毅;;对广东省增城市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调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4期
2 于正军;;由中学生轻生事件反思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9期
3 鲁其瑞;唐柏林;;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经营管理者;2010年04期
4 甘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心理潜能开发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06期
5 张焕君;;关于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思考[J];贵州教育;2009年06期
6 陈晓莹;;小组工作模式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应用和实践[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5期
7 郑河西;;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革新;2009年03期
8 刘志芬;;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价标准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3期
9 段如山;托起明天的太阳[J];中学生物教学;1996年03期
10 赵炎珂;;拓展中学生健康教育途径[J];企业导报;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一飞;;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3 程军;;宣泄与健康——浅谈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4 孟四清;;中学生问题行为量表的理论构建与编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5 汪之顼;杨振宇;荫士安;;不同性别中学生青春期前后学习成绩变化的分析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黄盈;马丽莉;梁宝勇;;对中学生生活应激和困扰症状的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龚翠萍;张捷;;包头市宏志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徐方忠;冯年琴;;听力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陈先献;钱跃升;武轶农;苏军英;刘海燕;;中学生尝试吸烟者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A];第12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国瑞;;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研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成雄 王玉国;市三运会暨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闭幕[N];天水日报;2009年
2 赵文;中学生为何不认技校这条路[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3 商州二职中 王小亚;当代中学生心理及行为浅析[N];商洛日报;2006年
4 朱剑慧;以色列中学生:成绩不是生活的中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石雨川;穿要名牌 吃要精美 用要高档观[N];雅安日报;2008年
6 黄艾禾;一个另类中学生的写作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7 孟民 祝嘉;完不成社会实践 中学生不能毕业[N];宝鸡日报;2009年
8 记者 邵涌河;我市一中学生发明英文规范 书写训练方案获国家专利[N];赤峰日报;2010年
9 高密市第五中学 吴宾;新课标下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探究[N];学知报;2010年
10 ;迷失在“伊甸园”[N];自贡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洋;中学生担忧的一般倾向性和内容特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3 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7 陶云武;员工潜能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杨小洋;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锐;中学生出路与国民政府教育改革(1930—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郭新平;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龄;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惠进志;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鹏;中学生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璇;培养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伟锋;河南某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吴红顺;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琼;论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与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68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068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