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伦理视域下的教育对话的实现形式
[Abstract]:After half a century of metaphysical thinking, ethics has turned to thinking about reality, the outstanding manifestation of which is the vigorous rise of applied ethics. Educational dialogue refers to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subjects of education. It is a kind of equal and free communication, which is a new typ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at embodies democracy and equality. This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subject-obj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thics, the theme of educational theory is human dialogue, and education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or and educatee, which means equality and dialogue of educ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dialogue includes teaching dialogue, online dialogue, narrative dialogue and so on.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behavior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ethics due to education itself and the rea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igher education itself.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社科部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劲松;;和谐社会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3期
2 白立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屈晓婷;李效东;;经济伦理与企业的社会责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吴薇;;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及当代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李慧中;王海文;;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一个经济利益视角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6 陈占彪;;试论文化发展的三大外因[J];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03期
7 郭鲁芳;;中国休闲消费结构:实证分析与优化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唐新发;“主体间性”问题综述[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李桂萍;;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思想体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蒋永华;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小站;;华夷天下的崩溃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邹小站;;华夷天下的崩溃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3 周建超;;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杨雷;;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聂淑华;;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与和谐就业[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易风;;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论争的历史考察[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刘刚;;生产方式变革中的逻辑关系——不同分析框架的比较和新框架的提出[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韩德民;;个性意识、想象力与同情心——有关美育属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苑;才子佳人小说:从一种新小说类型到一种新文学样式[D];复旦大学;2007年
2 叶文忠;基于集群式创新优势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张留建;新经济时代的柔性生产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晓刚;产权的社会化选择与公有制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鹏;中国汇率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7 刘冲;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秀萍;环境保护社会制度建构的理论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9 吴宁;论社会历史发展中非理性的作用[D];武汉大学;1996年
10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婷;关于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陈开敏;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D];南昌大学;2007年
3 刘世兵;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舒;卢梭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5 周琼瑛;宪法程序的三维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6 林秋英;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及其实现[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沈庆华;海德格尔生存论思想与马克思生存论思想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程婵娟;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素质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杨吉涛;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主导价值观的确立[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廖冰;中国航运竞争法规初探[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书有;;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J];学术月刊;1988年03期
2 张业清;境遇伦理模式新论[J];求索;1989年03期
3 魏英敏;日本人的实践伦理——访东京伦理研究所见闻[J];社会科学家;1989年02期
4 陈金龙;王玉清;;试论毛泽东对古代道德修养理论的批判继承[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5 嘉恒;伦理学家——宋希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6 林兵;从生态伦理到实践伦理[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7 林兵;生态、伦理与社会同一性[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3期
8 吴京厚;;高丽末朝鲜初儒佛论争——以郑道传的排佛论为中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6期
9 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尉乐音;;实践伦理视域下的教育对话的实现形式[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胸宽;;人类中心主义的重新定位[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1年
2 叶平;;工程哲学的结构[A];“工程科技论坛”暨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学术年会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粤生;统一和多样性[N];中华读书报;2001年
,本文编号:2129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2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