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对大一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11 06:56
  大学作为衔接学校与社会的重要场所,新生对学校良好的适应能力密切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一年级学生(以下简称为“大一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学校适应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了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体育锻炼作为影响大一学生学校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直以来未受到学校、家庭的重视,学生无法自觉的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使得体育锻炼未能发挥对学校适应的积极作用。因此,提高大一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可以从挖掘大一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角度进行考虑,通过引导大一学生自觉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强学校适应能力。意向性自我调节重在从主观能动性上激发青少年发展潜能,对提高大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主性,进而提高大一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体育锻炼行为以及学校适应三个指标,分析大一学生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体育锻炼行为与学校适应的基本现状,正确认识大一学生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体育锻炼行为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体育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量表、体育锻炼行为量表与学校适应量表为研究工具,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锻炼意向性自我调节对大一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


理论研究模型

体育锻炼,学生,强度,情况


研究结果与分析315.1.2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与各变量差异分析5.1.2.1体育锻炼行为现状描述分析5.1.2.1.1体育锻炼强度由图2可知,25.6%的大一学生选择参加散步等轻微运动;31.7%的大一学生选择参加打乒乓球、打排球等小强度的、不太紧张的运动;31.0%的大一学生图2大一学生体育锻炼强度情况选择参加骑自行车、跑步等中等强度的、较激烈的运动;9.9%的大一学生选择参加打羽毛球、打篮球等大强度但持久性不高的运动;1.8%的大一学生选择参加赛跑、游泳等大强度的且持续时间久的运动。从调查结果来看,大一学生普遍倾向于选择小强度、不太持久的运动,其次是中等强度、较激烈运动,排在第三位的是轻微运动,选择这三种强度运动的大一学生占本次调查人数的88.3%,选择大强度运动的人数仅有11.7%,其中选择参加大强度且持久运动的人数仅有19人,占总人数的1.8%。5.1.2.1.2体育锻炼时间大一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如图3所示,大一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时持续21-30分钟的人数是最多的,占总人数的28.1%;其次是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为31-60分钟,占总人数的28.0%;再次是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为60分钟以上的,占总人数的25.8%;排在第四、五位的是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为11-20分钟、10分钟以下,分别占总人数的12.1%、5.9%。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大部

体育锻炼,学生,频率,进行体


研究结果与分析32分大一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都会超过21分钟,占总人数的81.9%,只有极少数大一学生的锻炼时间少于10分钟。图3大一学生体育锻炼时间5.1.2.1.3体育锻炼频率图4大一学生体育锻炼频率大一学生体育锻炼频率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大一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环境下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以东北大学为例[J]. 回军,崔美泽.  辽宁体育科技. 2019(06)
[2]南京市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姚琛.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6)
[3]学校氛围、意向性自我调节与青少年吸烟行为:不良同伴的中介作用[J]. 林霜,杨柳英,陈继鑫,魏昶.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8(05)
[4]小学生自我认识在体育活动与学校适应间的中介效应[J]. 曹美,张国礼,孙志军,张海燕.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1)
[5]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研究[J]. 向春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6]外部发展资源与青少年早期幸福感的关系:内部发展资源和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多重中介作用[J]. 常淑敏,宋育珊,魏亦峰.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5)
[7]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不良与自我概念[J]. 李帅,韩丹丹,李霞,姜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10)
[8]体育锻炼在大学生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与自尊之间的中介效应[J]. 房蕊,陈瑞花.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6(05)
[9]体育锻炼态度对青少年有氧体适能的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J]. 阳家鹏,徐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01)
[10]促进青少年有氧体适能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路径:动机理论的观点[J]. 阳家鹏,向春玉,徐佶.  体育与科学. 2015(04)

博士论文
[1]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D]. 房蕊.曲阜师范大学 2012
[2]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 高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高中生社会性体格焦虑、体育学习兴趣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D]. 史嘉诚.扬州大学 2019
[2]大学生健身自主支持感、体育锻炼行为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 张晓.曲阜师范大学 2019
[3]广西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需要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D]. 黄思朗.广西师范大学 2019
[4]正性生活事件、品味与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张方屹.河南大学 2019
[5]大学生学校适应与管理对策研究[D]. 朱亚平.广西大学 2019
[6]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业适应性的影响[D]. 马银琦.浙江师范大学 2019
[7]听障中学生学校适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卢小龙.华东师范大学 2019
[8]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对其社会情绪健康、学校适应影响的追踪研究[D]. 覃凤荣.湖南师范大学 2019
[9]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学校适应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 何娴.贵州师范大学 2018
[10]大学生羞怯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 张哲.河北师范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35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335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e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