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手机依赖的关系 ——基于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
发布时间:2021-09-29 23:01
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手机的不当使用会引发手机依赖问题,对个人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造成负面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手机依赖的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除了探讨手机依赖会对青少年造成何种影响以外,研究者们还致力于探究手机依赖的成因。在众多的原因之中,反映亲子交互作用本质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从变量为中心的角度出发,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发现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是却无法将这些零散的维度综合起来,从整体的视角看待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而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则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并且,尽管高中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较为突出,但是与其他年龄阶段相比,对高中生手机依赖的研究显得不足。因此,本研究以父母教养方式潜在剖面分析的结果为基础,对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手机依赖的关系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研究:研究一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分别对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将父母教养方式的三个维度作为观察变量,结合拟合指数,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均可分为三种类型。根据三种类型在教养...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的整体框架
3研究一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分析23表3父亲教养方式的拟合指数AICBICaBICLMR(p)BLRT(p)Entropy类别概率12356.1962380.6202361.579---------122001.6222042.3292010.595<0.0001<0.00010.958.100/.90031922.0411979.0321934.6040.0096<0.00010.889.060/.174/.77441903.6691976.9421919.8200.1041<0.00010.736.460/.328/.157/.055图2父亲教养方式剖面的特征图3.3.3母亲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分析与父亲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模型分析方法类似,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四个潜在剖面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四类模型AIC与aBIC的值最小,但是三类模型BIC的值最小;除四类模型外,其他三个模型LMR和BLRT的p值均达到显著水平;二类模型Entropy的值最大,但是,三类模型Entropy高于0.8,达到分类准确性的标准,母亲教养方式的拟合指数见表4。因此,与父亲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分类相似,最终选择三类模型作为母亲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模型。其类别概率分别为0.051、0.199和0.750,各类别对应的人数分别是22人、86人和325人。三类母亲教养方式在三个维度上的特征见图3,根据三类母亲教养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的三个维度上的特征差异,将这三个类别分别命名为积极型、混合型和消极型。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表4母亲教养方式的拟合指数AICBICaBICLMR(p)BLRT(p)Entropy类别概率12319.9572344.3822325.341---------122072.9392113.6462081.9110.0009<0.00010.925.892/.10831993.4072050.3972005.9690.0031<0.00010.868.051/.199/.75041983.8772057.1512000.0290.1012<0.00010.692.322/.424/.205/.049图3母亲教养方式剖面的特征图3.4讨论本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潜在剖面类型,分别是积极型教养方式、混合型教养方式以及消极型教养方式。基于个体在教养维度上得分的特征对三种剖面类型进行命名。积极型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维度上得分较高,在拒绝和过度保护维度上得分较低;混合型教养方式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相差不大;消极型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维度上得分较低,在拒绝和过度保护维度上得分较高。一方面,本研究的分类方式与以往研究者根据教养行为性质的差异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有共同点,他们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两大类。积极的教养方式包括父母的温暖、接纳、一致性和情感支持(Galambos,Barker,&Almeida,2003),而消极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父母的控制(例如,过度干涉、期待过高,父母不支持孩子的独立自主)(Grolnick&Pomerantz,2009)、拒绝、不一致以及过度保护(Vera,Granero,&Ezpeleta,2012)。另一方面,本研究分类的结果与吴鹏等人(2016)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情在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人际交往困扰间的中介作用[J]. 王雪纯,董利,曹衍雯,董凯歌,王艺霖,袁莹,李士保,贾存显.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9)
[2]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发生心理病理症状的关联[J]. 杨蓉,李丹琳,万宇辉,许韶君,马双双,王伟,曾寒君,徐洪吕,徐慧琼,陶芳标,张诗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03)
[3]爸爸去哪儿? 父亲育儿投入及其对中国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 许琪,王金水. 社会发展研究. 2019(01)
[4]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对中国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歧视知觉的中介效应与出柜的调节效应[J]. 张严文,叶宝娟. 心理科学. 2019(01)
[5]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分析[J]. 赵郝锐,杨晓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6]小学生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研究: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杨亚威,张敏强,漆成明. 心理科学. 2017(06)
[7]心理韧性对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廖雅琼,叶宝娟,金平,许强,李爱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4)
[8]父母教养方式对超重/肥胖青少年暴食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 谢爱,蔡太生,刘家僖.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5)
[9]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潜在剖面分析[J]. 吴鹏,马桑妮,方紫琼,徐碧波,刘华山.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4)
[10]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J]. 喻爱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6)
硕士论文
[1]中学生手机依赖、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刘怡然.湖南科技大学 2017
[2]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 王小辉.福建师范大学 2011
[3]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 席居哲.华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14635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的整体框架
3研究一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分析23表3父亲教养方式的拟合指数AICBICaBICLMR(p)BLRT(p)Entropy类别概率12356.1962380.6202361.579---------122001.6222042.3292010.595<0.0001<0.00010.958.100/.90031922.0411979.0321934.6040.0096<0.00010.889.060/.174/.77441903.6691976.9421919.8200.1041<0.00010.736.460/.328/.157/.055图2父亲教养方式剖面的特征图3.3.3母亲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分析与父亲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模型分析方法类似,对母亲教养方式的四个潜在剖面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四类模型AIC与aBIC的值最小,但是三类模型BIC的值最小;除四类模型外,其他三个模型LMR和BLRT的p值均达到显著水平;二类模型Entropy的值最大,但是,三类模型Entropy高于0.8,达到分类准确性的标准,母亲教养方式的拟合指数见表4。因此,与父亲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分类相似,最终选择三类模型作为母亲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模型。其类别概率分别为0.051、0.199和0.750,各类别对应的人数分别是22人、86人和325人。三类母亲教养方式在三个维度上的特征见图3,根据三类母亲教养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的三个维度上的特征差异,将这三个类别分别命名为积极型、混合型和消极型。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表4母亲教养方式的拟合指数AICBICaBICLMR(p)BLRT(p)Entropy类别概率12319.9572344.3822325.341---------122072.9392113.6462081.9110.0009<0.00010.925.892/.10831993.4072050.3972005.9690.0031<0.00010.868.051/.199/.75041983.8772057.1512000.0290.1012<0.00010.692.322/.424/.205/.049图3母亲教养方式剖面的特征图3.4讨论本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潜在剖面类型,分别是积极型教养方式、混合型教养方式以及消极型教养方式。基于个体在教养维度上得分的特征对三种剖面类型进行命名。积极型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维度上得分较高,在拒绝和过度保护维度上得分较低;混合型教养方式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相差不大;消极型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维度上得分较低,在拒绝和过度保护维度上得分较高。一方面,本研究的分类方式与以往研究者根据教养行为性质的差异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有共同点,他们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两大类。积极的教养方式包括父母的温暖、接纳、一致性和情感支持(Galambos,Barker,&Almeida,2003),而消极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父母的控制(例如,过度干涉、期待过高,父母不支持孩子的独立自主)(Grolnick&Pomerantz,2009)、拒绝、不一致以及过度保护(Vera,Granero,&Ezpeleta,2012)。另一方面,本研究分类的结果与吴鹏等人(2016)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情在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人际交往困扰间的中介作用[J]. 王雪纯,董利,曹衍雯,董凯歌,王艺霖,袁莹,李士保,贾存显.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9)
[2]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发生心理病理症状的关联[J]. 杨蓉,李丹琳,万宇辉,许韶君,马双双,王伟,曾寒君,徐洪吕,徐慧琼,陶芳标,张诗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03)
[3]爸爸去哪儿? 父亲育儿投入及其对中国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 许琪,王金水. 社会发展研究. 2019(01)
[4]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对中国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歧视知觉的中介效应与出柜的调节效应[J]. 张严文,叶宝娟. 心理科学. 2019(01)
[5]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剖面分析[J]. 赵郝锐,杨晓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6]小学生学业负担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研究: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杨亚威,张敏强,漆成明. 心理科学. 2017(06)
[7]心理韧性对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廖雅琼,叶宝娟,金平,许强,李爱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4)
[8]父母教养方式对超重/肥胖青少年暴食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 谢爱,蔡太生,刘家僖.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5)
[9]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潜在剖面分析[J]. 吴鹏,马桑妮,方紫琼,徐碧波,刘华山.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4)
[10]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J]. 喻爱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6)
硕士论文
[1]中学生手机依赖、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刘怡然.湖南科技大学 2017
[2]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 王小辉.福建师范大学 2011
[3]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 席居哲.华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14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41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