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高校教学研的影响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1-12-11 05:47
大数据环境下高等教育的教师授课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实践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教师的教学模式由"说教式"变为"网红式",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得主动,"新工科"专业在科研实践中对数据严重依赖。同时,也提出了2点建议,(1)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师应该智慧化、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教学;(2)应该优化"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功能,增加数据资源共享库的建设,以便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
【文章来源】: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9,41(S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传统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教学模式
传统的专业进行科研实践时没有对大规模数据的强烈需求,因为所需要的数据不多或比较单一,要么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获取,要么就是通过实验产生,如图4。因此,以前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能够支撑起相应的科研实践,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新生的专业大部分需要大规模的数据,甚至这些数据有一定的关联关系,从而导致做一个科研查找所需要的数据就花费了大部分时间,影响高校教师研发。本文在原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基础上,提出数据集中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即大数据时代“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此模式下,企业、高校、其他社会实体都可以向平台共享数据,若是共享的数据被引用则可以获取回报,当然也可以不要回报,取决于与平台所签的协议;高校申请到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可根据科研项目实际需要,若是合作企业无法提供科研所需的全部数据,则所缺部分可以直接从数据资源共享库中购取。这样省去了大量获取数据的时间,提高科研速度,而且高校购取的数据资源也可以存储起来,提供高校自己的科研实践使用;同时高校的数据也可以向平台共享,供其他高校的科研项目购取,如图5所示。5 结束语
本文编号:3534117
【文章来源】: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9,41(S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传统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教学模式
传统的专业进行科研实践时没有对大规模数据的强烈需求,因为所需要的数据不多或比较单一,要么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获取,要么就是通过实验产生,如图4。因此,以前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能够支撑起相应的科研实践,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新生的专业大部分需要大规模的数据,甚至这些数据有一定的关联关系,从而导致做一个科研查找所需要的数据就花费了大部分时间,影响高校教师研发。本文在原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基础上,提出数据集中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即大数据时代“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此模式下,企业、高校、其他社会实体都可以向平台共享数据,若是共享的数据被引用则可以获取回报,当然也可以不要回报,取决于与平台所签的协议;高校申请到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可根据科研项目实际需要,若是合作企业无法提供科研所需的全部数据,则所缺部分可以直接从数据资源共享库中购取。这样省去了大量获取数据的时间,提高科研速度,而且高校购取的数据资源也可以存储起来,提供高校自己的科研实践使用;同时高校的数据也可以向平台共享,供其他高校的科研项目购取,如图5所示。5 结束语
本文编号:3534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53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