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线上社会比较对孤独感的影响:同化效应与对比效应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12-28 05:08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青少年期是个体不断探索自我特点和建构自我同一性的关键阶段,而青少年人际间的社会比较是完成这一发展任务的重要途径。当个体想要知道和了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特征(如能力、社会经济地位等)时,一般会通过与周围其他人进行比较来确定,从而获得对自我的准确评价,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被称之为社会比较。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以及互联网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易得性和使用便利性的发展,社交网站成为人类进行人际交往的新兴平台,且发生在社交网站中的社会比较频率高于面对面人际交往中的社会比较频率,因此社交网站成为社会比较的一个新途径。我们将社交网站中的社会比较称为线上社会比较。频繁的线上社会比较会引起个体的情绪适应问题(包括孤独感)。自我评价维护模型(self-evaluation maintenance,SEM模型)认为,个体具有维护积极自我评价的根本需要,个体进行社会比较不是为了减少对能力和观点的不确定性,而是为了维护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情绪情感体验。然而孤独感是一种重要的情绪情感,属于情绪适应问题,是青少年适应社会的重要指标。长期的孤独体验...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孤独感
        1.1 孤独感的界定
        1.2 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2 线上社会比较
        2.1 线上社会比较的界定
        2.2 线上社会比较的分类
    3 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
        3.1 同化效应、对比效应的界定
        3.2 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的关系
    4 线上社会比较与孤独感的关系
    5 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在线上社会比较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5.1 上行同化效应和上行对比效应在线上上行社会比较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5.2 下行同化效应和下行对比效应在线上下行社会比较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6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6.1 已有研究的不足
        6.2 研究问题
        6.3 研究假设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被试
    2 研究工具
        2.1 线上社会比较问卷
        2.2 孤独感量表
        2.3 线上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问卷
        2.4 社会经济地位
    3 研究程序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2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
    3 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3.1 各变量的独生/非独生的差异分析
        3.2 各变量的非独生子女家中排行的差异分析
        3.3 各变量的性别差异分析
    4 线上社会比较、同化效应、对比效应、孤独感及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关分析
    5 模型验证分析
        5.1 上行同化效应、上行对比效应在线上上行社会比较与孤独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5.2 下行同化效应、下行对比效应在线上下行社会比较与孤独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与讨论
        1.1 各变量的独生/非独生的差异分析
        1.2 各变量的非独生子女家中排行的差异分析
        1.3 各变量的性别差异分析
    2 线上社会比较、同化效应、对比效应、孤独感及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关分析
    3 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在线上社会比较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3.1 线上社会比较与孤独感的关系
        3.2 上行同化效应、上行对比效应在线上上行社会比较与孤独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3.3 下行同化效应、下行对比效应在线上下行社会比较与孤独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4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5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工具(部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中大学生孤独感的比较研究[J]. 郭英,肖飒,王琦.  教育学术月刊. 2018(12)
[2]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和人际关系困扰的链式中介作用[J]. 雷希,王敬群,张苑,叶宝娟,刘翠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4)
[3]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J]. 连帅磊,孙晓军,牛更枫,周宗奎.  心理学报. 2017(07)
[4]儿童孤独感对网络交往的影响:交往动机的中介作用[J]. 陈丽君,张碧娴.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7)
[5]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J]. 童媛添,邱晓雯,连帅磊,张苗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3)
[6]社会比较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J]. 杨爱苓.  新校园(上旬). 2017(06)
[7]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介效应分析[J]. 刘庆奇,张晨艳,孙晓军,牛更枫,周宗奎.  心理科学. 2017(03)
[8]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周宗奎,连帅磊,田媛,牛更枫,孙晓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3)
[9]歧视知觉与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核心自我评价、朋友支持的中介作用[J]. 谢其利,宛蓉,张睿,江光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5)
[10]孤独感与移动互联网使用——以大学生微信使用为例[J]. 焦开山.  青年研究. 2016(04)

博士论文
[1]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 黎琳.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社会比较情境下内隐自尊变化的性别差异:恋爱关系中上行、下行比较的影响[D]. 吕晓敏.沈阳师范大学 2016
[2]社会比较对情绪的影响[D]. 张旭.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3]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关系研究[D]. 张超.曲阜师范大学 2011
[4]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D]. 孔芳.曲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53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553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4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