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的学业竞争、社交竞争、道德脱离和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10:37
研究背景:当前,我国中小学学业压力较重,学校内的学业竞争较为激烈,此外,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获得较高的同伴地位,社交竞争现象也较为普遍,在这样一种学业竞争和社交竞争环境中,学生感知到这种环境氛围和其做出校园欺凌行为有什么样的关系,而道德脱离与校园欺凌的关系也进一步受到重视,同时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交互决定论,个体、环境与认知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这三者的关系及其中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研究目的:1.探索小学生和初中生感知的学业竞争、社交竞争和做出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2.探索小学生和初中生感知的学业竞争和社交竞争和校园欺凌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来自中国沿海城市青岛的2所小学和2所中学4-9年级的2399名学生进行调查,去除空白问卷和有大量漏答情况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31份,有效回收率为93.00%。参与者的年龄在10-16岁之间(M=12.70,SD=1.31)。研究结论:1.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感知到的学业竞争存在差异。其中,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和八年级感知的学业竞争显著低于七年级,男生感知...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道德脱离在感知的学业竞争和校园欺凌之间的中介作用
道德脱离在感知的社交竞争和校园欺凌之间的中介作用
4-9年级学生报告在过去几个月里做出过校园欺凌行为的百分比见图1.1。如图1.1所示,小学阶段,4年级学生做出校园欺凌的行为最高,初中阶段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做出校园欺凌行为的百分比逐渐升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社会行为特质对女生校园欺凌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J]. 张珊珊,张野.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9(03)
[2]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性别的调节作用[J]. 李蓓蕾,高婷,邓林园,陈珏君,倪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02)
[3]教师支持对4~9年级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J]. 郭俊俏,赵必华. 中国特殊教育. 2019(01)
[4]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 赵宝宝,金灿灿,吴玉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6)
[5]校园欺凌的家庭教育成因与对策[J]. 高玉旭. 江苏教育研究. 2018(34)
[6]校园欺凌中欺凌者的心理特征与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J]. 王潇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08)
[7]正常人以及精神障碍人群在合作与竞争中的表现[J]. 蔺义芹,谢慧,夏礼胜,张丹丹. 心理科学. 2018(01)
[8]中小学校园欺凌高发原因与对策分析[J]. 胡学亮.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1)
[9]初中校园欺凌的危害及成因分析[J]. 何怀金,钟冬梅,龚春燕.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05)
[10]高绩效要求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J]. 陈默,梁建. 心理学报. 2017(01)
硕士论文
[1]父母监管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D]. 张秋女.南京大学 2019
[2]班级环境的“现实—理想”一致性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 柳静.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当代大学生的竞争观研究[D]. 赵瑞芳.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04178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道德脱离在感知的学业竞争和校园欺凌之间的中介作用
道德脱离在感知的社交竞争和校园欺凌之间的中介作用
4-9年级学生报告在过去几个月里做出过校园欺凌行为的百分比见图1.1。如图1.1所示,小学阶段,4年级学生做出校园欺凌的行为最高,初中阶段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做出校园欺凌行为的百分比逐渐升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社会行为特质对女生校园欺凌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J]. 张珊珊,张野.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9(03)
[2]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性别的调节作用[J]. 李蓓蕾,高婷,邓林园,陈珏君,倪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02)
[3]教师支持对4~9年级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J]. 郭俊俏,赵必华. 中国特殊教育. 2019(01)
[4]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 赵宝宝,金灿灿,吴玉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6)
[5]校园欺凌的家庭教育成因与对策[J]. 高玉旭. 江苏教育研究. 2018(34)
[6]校园欺凌中欺凌者的心理特征与问题行为及干预策略[J]. 王潇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08)
[7]正常人以及精神障碍人群在合作与竞争中的表现[J]. 蔺义芹,谢慧,夏礼胜,张丹丹. 心理科学. 2018(01)
[8]中小学校园欺凌高发原因与对策分析[J]. 胡学亮.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1)
[9]初中校园欺凌的危害及成因分析[J]. 何怀金,钟冬梅,龚春燕.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05)
[10]高绩效要求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J]. 陈默,梁建. 心理学报. 2017(01)
硕士论文
[1]父母监管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D]. 张秋女.南京大学 2019
[2]班级环境的“现实—理想”一致性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 柳静.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当代大学生的竞争观研究[D]. 赵瑞芳.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04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60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