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4R”课程模体与启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探微

发布时间:2017-08-26 21:07

  本文关键词:“4R”课程模体与启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探微


  更多相关文章: 后现代主义 课程观 多尔 “R”课程模体


【摘要】: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学家多尔的课程思想是一种转变性的课程观。他借鉴了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普利高津的自组织与耗散结构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思想和怀特海的有机过程理论以及混沌理论,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石,构建了以"4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为标准的后现代课程模体。这一新型的课程观给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课程观 多尔 “R”课程模体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多尔是后现代课程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后现代课程观》一出版就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课程学界的强烈响应。在批判现代主义封闭的课程理论和体系的基础上,多尔从混沌学原理出发,创造性地运用了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普利高津的自组织与耗散结构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思想和怀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小微;;后现代知识观及其教育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2 刘艳;寻求课程理解——从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得到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胥英明;后现代体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树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海;课程理念的反思与重构[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蓓;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综合观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肖卫兵;杜威课程论的后现代意蕴[D];苏州大学;2004年

5 曹景谐;上海一期、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初中音乐教科书评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梁莉;音乐综合课程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定恒;论课程差异化[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晶;;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解读[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4期

2 王嘉毅;程岭;;对现代课程的批判与后现代课程的建构——对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年03期

3 钟华;;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教师个体话语空间的培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赵新成;;后现代主义与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5 李贞瑾;;论杜威的经验课程观[J];文学教育(上);2011年06期

6 邱少旭;;后现代主义学生观的反思与调适[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胡守敏;;后现代主义教学研究范式:吸纳、批评与出路[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周波;;课程变革的后现代主义审视[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年03期

9 王晗;;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观的调查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10 王会凯;;教师在重塑大学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作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2 高天明;;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郑旭东;;教学设计的研究范式与理论归属[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惠瑾;;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刘黎明;;论罗杰斯的主体性教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毛荣建;;学校心理咨询的新模式:焦点解决短期咨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征文获奖名单[A];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专辑论文集[C];2004年

9 游海疆;;生命教育:后现代话语与能量场构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10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课程与后现代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郭晓明;让知识与人的心灵展开“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靳玉乐 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陈荟 孙振东;教育首先是本土化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沈剑平邋袁文辉 谢东海;儿童个体差异正被有意无意忽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张强;踪迹学[N];美术报;2006年

7 赵小雅;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李  茂 编译 凯文·唐纳利 李 茂;澳大利亚:家长掀起回归基础运动[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王延瑞;和谐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10 曹有云;理念的转变与重建[N];青海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杨明全;论教师参与课程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险峰;教育文本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澜涛;试论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思想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石娜;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军;基于后现代语境的师生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潘新民;我国“新课改理念”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07年

5 樊亚峤;儒家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林林;泰勒与多尔课程观的比较及其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林霞;人本主义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张翠平;论实践的课程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灵芝;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在中国的适切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朝晖;从蓝本到文本——课程观的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42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742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a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