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的德育意义探索
发布时间:2017-09-01 12:16
本文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的德育意义探索
【摘要】: 学校德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道德教育中道德不在场,道德教育本身不道德等现象屡屡发生。针对德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学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更新德育观念,找寻回归本真状态的德育之路。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博学而多产,,不仅被誉为德国思想威力最强大的哲学家,而且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他的核心学术思想是交往行为理论,倡导交往合理性,而交往合理性主要是从伦理的角度阐发的。本文试图挖掘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意义,为德育理论的变革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交往行为理论简介。作者通过对交往行为理论主要概念的分析,勾勒出交往行为理论的思想要旨。第二部分,交往行为理论与道德教育的相关性分析。交往行为理论主要是从“道德——实践”角度展开的,本身具有重要的伦理意蕴,作者认为,从道德教育应有的意蕴来看,德育行为也应该归属于交往行为,而不是目的或工具行为。第三部分,交往行为理论的德育旨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交往行为理论中发掘出三个方面的启示:主体间性的德育主体观、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观和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对话伦理精神。第四部分,对学校德育困境的反思。运用交往行为理论分析当前的学校德育现状,笔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离以及道德教育本身不够道德。第五部分,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现实思考。针对学校德育现状,笔者认为,要改善德育效果,道德教育要从规训走向教化,必须保证道德规范本身的正当性,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要遵循生活的逻辑,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对话伦理精神。
【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 主体间性 对话 生活世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一) 研究缘起9-10
- (二) 研究现状10-12
- (三) 研究内容12
- (四) 研究方法12-13
- 一、交往行为理论简述13-20
- (一) 交往行为13-15
- (二) 交往的背景:生活世界15-16
- (三) 交往合理性16-18
- (四) 交往的目的:理解18
- (五) 交往的媒介:语言18-20
- 二、交往行为理论与道德教育的相关性分析20-23
- (一) 交往行为理论本身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20-21
- (二) 德育行为应属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21-23
- 三、交往行为理论的德育旨趣23-39
- (一) 价值追求:培养具有主体间性的道德主体23-29
- 1、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历史嬗变23-26
- 2、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德育意蕴26-29
- (二) 生活世界:德性生成的意义基础29-34
- 1、生活世界的哲学29-31
- 2、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含义31-34
- (三) 对话:通向理解之路34-39
- 1、话语伦理原则34-36
- 2、道德教育中的对话精神36-39
- 四、学校德育现状反思39-43
- (一) 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离39-40
- (二) 道德教育本身不够道德40-43
- 五、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现实思考43-48
- (一) 人性的回归:从规训到教化43-44
- (二) 学校道德规范:正当性的追问44-45
- (三) 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生活化的追问45-46
- (四) 教学过程:对话精神的追问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后记5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刚;高中生的交往行为失范及引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秉亚;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D];河南大学;2010年
3 王莹;马克思交往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4 周文杰;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2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77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