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课堂管理的理念与策略
发布时间:2017-09-08 13:26
本文关键词:模糊课堂管理的理念与策略
【摘要】: 模糊课堂管理是课堂管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行,使课堂管理开始反思传统课堂管理的不足与缺陷,关注人与课堂的复杂性、模糊性,关注模糊在课堂管理中的运用。有鉴于此,本文借鉴模糊学、管理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思维视角,尝试性地建构了模糊课堂管理的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模糊课堂管理的实践策略。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从课堂本身的模糊性、目前课堂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模糊课堂管理的研究现状入手,阐述研究模糊课堂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并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模糊课堂管理的内涵与特点。通过对模糊课堂管理的内涵解读,提出模糊课堂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人本管理,有整体性、生成性、开放性、民主性、共生性等五个特点。 第三部分,模糊课堂管理的基本理念。基于对模糊理论的理解与借鉴,对传统课堂管理的批判与分析,从模糊课堂管理的人性论基础出发,提出模糊课堂管理的基本理念。模糊课堂管理强调管理目标的模糊化、管理主体的阶层化及调管理过程的非规范化,注重管理手段的情感化以及管理评价的科学化,充分体现了作为一种人本主义管理的人本性。 第四部分,模糊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在模糊课堂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指出模糊课堂管理的实践需要在课堂愿景的创建、学生自主管理的鼓励、积极课堂环境的构建、动态权衡管理方式及科学评价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下功夫。 第五部分,结束语。模糊课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它的研究与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更多的相关研究出现,更深地挖掘模糊课堂管理的理念与思想,继续探讨和完善模糊课堂管理的策略与方法,把模糊课堂管理的应然状态的构建转化为实然状态的实现。
【关键词】:课堂管理 模糊课堂管理 理念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4.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前言8-13
- (一) 研究缘由8-12
- (二) 研究意义12
- (三) 研究方法12-13
- 一、模糊课堂管理的内涵与特点13-21
- (一) 模糊课堂管理的内涵14-18
- 1. 模糊14-15
- 2. 模糊思维15-16
- 3. 课堂管理16
- 4. 模糊课堂管理16-18
- (二) 模糊课堂管理的特点18-21
- 1. 整体性18
- 2. 生成性18
- 3. 开放性18-19
- 4. 民主性19
- 5. 共生性19-21
- 二、模糊课堂管理的基本理念21-32
- (一) 课堂管理的人性化21-23
- 1. 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21-22
- 2. 学生是一个自由的人22
- 3. 学生是一个全面的人22-23
- (二) 课堂管理目标的模糊化23-25
- 1. 课堂管理目标表述的模糊化23
- 2. 课堂管理目标理解的模糊化23-24
- 3. 课堂管理过程中设定目标的模糊化24-25
- (三) 课堂管理主体的阶层化25-27
- 1. 课堂管理主体的第一阶层25-26
- 2. 课堂管理主体的第二阶层26-27
- (四) 课堂管理过程的非规范化27-29
- 1. 简单的管理规则27-28
- 2. 自由的时间安排28-29
- 3. 开放的空间布局29
- (五) 课堂管理手段的情感化29-31
- 1. 一情解万难29-30
- 2. 以和为贵30-31
- (六) 课堂管理评价的科学化31-32
- 三、模糊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32-43
- (一) 创建课堂愿景32-33
- (二) 鼓励学生自主管理33-35
- (三) 构建积极的课堂环境35-37
- (四) 运用动态权衡的管理方式37-38
- (五) 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38-43
- 1. 模糊集合38
- 2. 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与步骤38-39
- 3. 应用举例39-43
- 结束语43-44
- 主要参考文献44-48
- 后记4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焕珍;付明霞;;模糊决策在英语初任教师课堂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海外英语;2010年10期
2 匡茜;;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5期
3 赵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研究[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小燕;高校人力资源模糊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金真;培元中学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婷婷;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乐荣;复杂性视角下的中职学校英语课堂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4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1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