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面向实践的本土化的教学论——从课程与教学关系谈起
本文关键词:建构面向实践的本土化的教学论——从课程与教学关系谈起
【摘要】: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发展各有不同的历史进路,教学论有着不同于课程论的实践担当,以课程论为主导话语体系还是以教学论为主导话语体系,取决本国的历史语境和实践传统。试图用课程论来涵括教学论有碍于教学论的发展,无助于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而当前课程理论概念的泛化更是对教学改革的迷乱和干扰,需要认真清点与反思。教学论要想完成自己的时代课题,必须走向独立,面向实践,寻求本土化重建。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课程 教学论 实践 本土化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近年来,课程研究和课程理论极为繁荣,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构成了一幅极为眩目的风景,而教学论“在如火如荼的改革实践和百花齐放的理论探索面前已日渐乏力”,“教学论研究脱离实践已成为事实”;[1]然而,新课程改革以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为何如此繁荣的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广君;张建鲲;;教学论:走进生活与超越现实[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智;;古代西方历史理论三题[J];史学史研究;2007年04期
2 曾鹏程;龙佳解;;技术主体素质与技术理性的超越[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3 靳涛;周冰;;经济转型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回归[J];经济学动态;2007年08期
4 宋劲松;;和谐社会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3期
5 白立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林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基本特征[J];经济学动态;2007年07期
7 王牧;;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8 范虹;;论我国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J];云梦学刊;2007年06期
9 钟全宏;陈青;孟峰年;张建华;;人类生存环境与体育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10 王超航;;论科学发展观的和谐性[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东风;;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两难问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盛雪艳;;贯彻科学发展观 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科技人才全面成长[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胡振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江沛;;近代天津娼业结构述论[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5 宋月红;;毛泽东与新中国国家结构形式问题的解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永君;王晓书;;建国初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凤琦;;中国现代化特征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回归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的整合研究(提要)[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珂;国际需求与中国就业[D];吉林大学;2007年
2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龚晓宽;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白希;民族区域自治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惠立新;第三配置与中国企业信用重构[D];武汉大学;2006年
6 杨志兵;高等学校薪酬制度与薪酬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留建;新经济时代的柔性生产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谷中原;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陈平;论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的制度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张俊;邓小平协调发展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忠华;山东省竞技体育的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铁;“写实”与“实写”[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毛英;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张毅斌;关于FOB下托运人法律地位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陈开敏;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D];南昌大学;2007年
9 刘世兵;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汝秀;建国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国雅;;课程论的研究范围及指导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4年02期
2 沈剑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1988年06期
3 石伟平;;英国的“教师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1988年04期
4 陈扬光;;浅析课程编制目标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02期
5 陈扬光;;课程编制过程模式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04期
6 万正立;;课程编制的目的—手段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1990年06期
7 许庆豫;;国外大学课程演进述评[J];江苏高教;1990年02期
8 拉尔夫·W·泰勒 ,李复新 ,马小梅;20世纪五大课程事件[J];课程.教材.教法;1991年06期
9 陈铭;;谈原苏联普通教育学校课程编制的历史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03期
10 熊齐平;;简述外国大学课程编制的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中全面推行研究型课程[N];文汇报;2000年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 何幼华;三大关系看《纲要》[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李建平;面向全体 重视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李天琦;新教材 呼唤观念的转变[N];人民日报;2001年
5 李朝明;新课程新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胡乐乐;后强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房阳洋;整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N];科学时报;2002年
8 樊香兰 孟旭;新课改在农村实施的阻力[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陈俊;要想富入党跟支部[N];贵州日报;2004年
10 于颖;高等教育第三者评价在日本悄然兴起[N];科学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相学;学校如何管理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惟;晚期现代主义建筑的课件教学[D];浙江大学;2002年
2 高霞;科学探究在中、美两国小学科学教材中体现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峻;中日中学历史课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焕芝;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EEI)[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朱娴华;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国际经验及对实践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彩燕;关于整合课程知识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秦志军;高中思想政治课科学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生青德;科学课程资源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彬;论课程评价的生活取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海红;教育中的性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96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9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