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7:46

  本文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片能够让有效教学的种子自由生发、发展、延伸的肥沃土地。自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验)》以来,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教学带走了升学压力、减轻了课业负担、模糊了分数差距、拓展了课堂空间、培养了学生兴趣、着眼于学以致用、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师生的教学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落实“双基”要求,构建民主、开放、对话、合作的课堂,并将学习的内容贴近生活、学习的过程放眼终身。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对于整个有效教学研究起着试点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教师滴水不漏、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和精彩绝伦、口若悬河的教学语言转移到学生在课堂中知道了什么、感悟了什么、积累了什么、在课外怎么运用技能、怎么笃行理念、怎么表述思想……为了达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呢?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体现出了对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研究的价值。 我查阅、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关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起源、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针对“有效”、“有效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我体会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源自于对学生知、情、理、行等方面全面的观照和培养。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进行必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理念中形成“对象”意识、领悟“全人”概念、关注教学“效益’量化教学工作、及时教学反思。那么一堂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应该是创设情境以解决问题的课堂;阅读体验以训练思维的课堂;师生互动兼适时引导的课堂;练习拓展并及时反馈的课堂。进而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进行归纳和阐述,辅以自己和同行的教学案例诠释。并且以此为标准来剖析现行小语课堂中有效性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提出了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2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23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9-10
  •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10-19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9-20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20-23
  •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23-37
  • 第一节 第一要素:情境与问题23-27
  • 第二节 第二要素:阅读与思维27-32
  • 第三节 第三要素:互动与引导32-34
  • 第四节 第四要素:练习与反馈34-37
  • 第三章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7-52
  • 第一节 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37-49
  • 一、教师对新课标把握的偏差37-42
  • 二、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误区42-45
  • 三、教师对学情估计的不足45-47
  • 四、教师课堂评价浮于表面47-49
  • 第二节 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9-52
  • 一、主观原因49-50
  • 二、客观原因50-52
  • 第四章 改进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52-67
  • 第一节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52-55
  •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52-53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53-54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54-55
  • 第二节 选择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55-63
  • 一、对话活动的有效性55-59
  •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59-63
  • 第三节 落实有效的教学环节63-67
  • 一、有效教学设计63-64
  • 二、有效媒体使用64-65
  • 三、有效教学反思65-67
  • 结语67-68
  • 参考文献68-70
  • 附录70-71
  • 后记71-7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芳敏;;语文教学要与室内教学和课外辅导有机结合[J];考试周刊;2013年29期

2 郑淑红;;教学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年50期

3 班欣欣;;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语文学刊;2013年13期

4 李佩玲;;试析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层次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刊);2013年09期

5 杨善广;;论室内教学同户外辅导的完美结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29期



本文编号:928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28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