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
本文关键词: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
【摘要】:关怀具有生物学基础,是一种基础性德性品质,是人的共生性的必然诉求,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教育关怀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怀、生命关怀和发展关怀。教育关怀品质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立,称之为教育关怀,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师爱,而是蕴涵着对话、尊重、理解、聆听和宽容等特点。现代教育具备关怀品质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教育关怀是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关怀 教育关怀 教师关怀
【基金】: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批准号:07BZX074) 河南省2006年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课题批准号:0613050200)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关怀,在女性伦理学的视角中,是作为女性的本能,但是从人的类本性出发以及人的共生特征,可以认为关怀伦理所强调的关怀精神是超性别的,不仅具有最基本的生物学意义,而且在任何时代都有重要价值。关怀是基于人类本性,是关涉人类存在的重要概念,是一种普世的品质。现代教育具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思旭;从后现代视角论师生关系重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解筱杉,于红艳;生活德育: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生;;民族认同视阈下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2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涛;肖平;;人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沙麦;吕蓉蓉;;海峡两岸慈善组织中的女性参与[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齐娜;语文教学中哲学素养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寒;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宏卓;小学教室物理环境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永国;师生关系:从相处到相依——后现代性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7期
2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3 胡金平;后现代精神观照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审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杨大春;超越现象学——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J];哲学研究;2001年07期
5 曲跃厚,王治河;走向一种后现代教育哲学——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J];哲学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明伟;教育关怀:现代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基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种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2 化石;;新时期教育关怀的价值取向[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11期
3 龚明俊;;教育关怀当有分寸[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8年11期
4 唐晓鸣;;关怀生命意义感的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4期
5 黄中文;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哲学与经济思考[J];开发研究;2003年06期
6 罗于平,朱爱萍;实现教育关怀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4年02期
7 苏辛;教育关怀[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5期
8 康宁,杨东平 ,周大平 ,周作宇;教育理念的反思与建设[J];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9 孙中民;;从道德关怀到制度保障:新时期教育关怀理念的变迁[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9期
10 孙中民;;新时期教育关怀:从道德诉求到制度保障[J];创新;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粉萍;;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透视新课改“三大雾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胡玉福;;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叶朝花;;尊重学生人格与差生转化[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4 杜健纯;;尊重学生 贴近学生[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5 沈林萍;;浅谈尊重学生[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郑红东;;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心理的需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周静娴;;浅谈如何尊重学生[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8 廖端坤;;尊重学生 构建和谐班级[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9 雷捷;;以尊重赢得尊重,用爱感受爱[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 雷捷;;以尊重赢得尊重,,用爱感受爱[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新;尊重学生 以人为本[N];光明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修孟青;教育就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尊重[N];大连日报;2010年
3 雷振海;减负不应该成为难题[N];中国教师报;2011年
4 ;增进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尊重学生[N];甘肃日报;2004年
5 小岩;请尊重学生的情感隐私[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文新华 记者 刘华蓉;宁波惠贞书院尊重学生一百条浓了师生情[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李倩 王研;艺校生被“拐”当陪酒女,这还配叫学校吗[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柏玲;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N];文汇报;2010年
9 方旭;尊重学生的自主[N];中国教师报;2006年
10 铁岭市实验中学 王新;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N];铁岭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平生;再城市化: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谢志斌;论尊重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蒋科星;特殊儿童“缺陷人格”的教育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朝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民主化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旭;以人为本思想在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美霞;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梁燕辉;中学尊重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朱焕芝;语文个性教育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哈米莎;论尊重的语文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相玲;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54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5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