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摘要】:本论文的写作遵循了这样的逻辑思路:从阐述问题开始,接着叙述前人对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是作者本人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是作者的自我建构以及对自我建构的证明,最后是研究结论。 论文由6个部分构成。 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动机和背景。包括作者选题的缘由、对研究问题的界定过程和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导论”部分还包括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介绍。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作者所查阅过的文献资料以及作者对这些文献的理解,这些文献对本研究的贡献,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明确本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文献资料非常广泛,为了叙述的方便,本研究首先采用国内、国外以国界为线索介绍,而在介绍国外的同类研究时则采取以主题为主的叙述方法,力求从文献中找出前人研究的漏洞和存在问题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建立自己的研究。对国内的研究则采取历史发展和主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介绍。 第三章“解读课堂教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在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综合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原因。主要围绕34节自然状态下录制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的观察,得出一些研究看法。这一章还进一步详细地介绍了本研究抽样、录制实况、观察实况录像的方法。 第四章“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上)——一个分析的框架”。为了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基础,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本研究提出一个旨在帮助教师自我提高和教师教育中使用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本章介绍了框架建立的理论依据、原则和实践依据,分析了框架所包含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这个框架建立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信念之上,打破以往师范教育中学科化的师范课程体系,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多门师范性课程融为一体,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为标准框架,无论是作为培训者,,还是作为教师个体,或者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可以使用。区别只在于使用的功能不同而已。教师培训者、教师可以把这个框架作为一个蓝本,检查自己的工作,而教育行政管理者可以把这个框架作为一个评价工具,在教师聘用、教学质量评价时使用。 第五章“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下)——框架的证明”。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分析框架可能更多的带有理想的成分,只是一个理想的“标准框架”,尽管作者在制定本标准框架时大量地参考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果,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但是,其实用性如何还需要做进一步的验证。本章采取一种实证的态度力求做到科学、客观。方法是用本研究所制定的“标准框架”观察34节自然状态下录制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和进行问卷调查。这其中包括邀请专业人士一同观察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将研究者的观察结果和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对103位中小学教师,其中包括7位特级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等。 第六章“研究的意义和展望——研究的结论”。在经过了考察、论证、建构和证明的过程之后,本研究基本达到了研究预期的目标:为中小学教师提高其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为教师、教学专业化制定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 学有效性标准框架”,这是本研究的最大价值所在。此外,在研究方法上,本研 究也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和创新,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 在改变我国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教学理论不能很好为教学实践服务方 面,本研究也做了成功的尝试。 第六章还对未来的研究做了进一步的展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本研究还要 做一系列积极、主动、更为扎实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23.3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第一章 导论——问题探源11-31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1-15
- 一、 研究的动机11-12
- 二、 聚焦研究问题12-15
- 第二节 本研究所涉及的有关概念15-21
- 一、 “有效”与“无效”“低效”“负效”15-16
- 二、 “有效教学”和“教学有效性”、“教学效能”16-17
- 三、 “有效教师”和“教师效能”17-18
- 四、 教学效率、教学效益、教学效果及其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18-20
- 五、 “学校效能”与“有效学校”20-21
- 第三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21-28
- 一、 确定研究重心和研究对象21
- 二、 收集资料的方法21-27
- 三、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27-28
-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28-31
- 一、 论文撰写的原则和规范28-29
- 二、 论文的结构29-3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31-55
- 第一节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31-46
- 一、 教师特征与教学的有效性31-33
- 二、 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33-38
- 三、 教学环境与教学的有效性38-39
- 四、 教学媒体与教学的有效性39-40
- 五、 基于标准的改革运动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40-46
- 第二节 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46-55
- 一、 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为切入点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47
- 二、 翻译和介绍国外的相关研究47-48
- 三、 超越教学技能,提倡教学策略48-50
- 四、 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纳入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范畴50-52
- 五、 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研究52-55
- 第三章 解读课堂教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55-89
- 第一节 零距离感受课堂教学55-65
- 一、 选择样本学校55-56
- 二、 实地采集第一手资料56-60
- 三、 观察课堂教学实况录像60-65
- 第二节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综合因素分析65-74
- 一、 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66-67
- 二、 学生决定教学是否成功67-69
- 三、 教学内容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条件69-72
- 四、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72-73
- 五、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73-74
- 第三节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消极因素分析74-89
- 一、 理论脱离实际,缺少实践环节74-78
- 二、 只重教书,不重育人78-81
- 三、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气氛沉闷81-84
- 四、 思想教育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84-89
- 第四章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上)——一个分析的框架89-129
- 第一节 建立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必要性89-99
- 一、 国际的借鉴89-94
- 二、 我国教学专业化发展现状94-96
- 三、 制定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是教学专业化的需要96-99
- 第二节 制定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基础99-114
- 一、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理论基础99-109
- 二、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实践基础109-114
- 第三节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114-129
- 一、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图解114-116
- 二、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列表116-121
- 三、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解读121-129
- 第五章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下)——框架的证明129-150
- 第一节 学生的意见129-135
- 一、 学生喜欢的老师及原因129-131
- 二、 学生的打分结果及依据131-133
- 三、 学生的调查结果与我的观察结果之比较133-135
- 第二节 教师的意见135-150
- 一、 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135-136
- 二、 老师们的看法136-146
- 三、 老师们的建议146-147
- 四、 特级教师的意见147-149
- 五、 教师意见所反映的问题149-150
- 第六章 研究的意义与展望——研究的结论150-159
-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150-155
- 一、 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尝试150-152
- 二、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法的创新152-154
- 三、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建立154-155
- 第二节 未来展望155-159
- 一、 继续完善“标准框架”155
- 二、 解读“标准框架”155-156
- 三、 小范围实验156-157
- 四、 大范围推广157-159
- 附录一159-173
- 附录二173-175
- 附录三175-178
- 附录四178-179
- 附录五179-180
- 附录六180-186
- 参考文献186-193
- 后记19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俊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迟言;郭俊杰;;国内外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概览[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5期
3 任永泰;汤岩;焦扬;;高等农业院校提高公共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焦扬;任永泰;刘振忠;;高等农业院校数学类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调查[J];北方经贸;2011年12期
5 石小芳;;论有效的课堂管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6 邹志芳;;高校大班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2年24期
7 岳锦秀;;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必要性及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汤岩;任永泰;葛慧玲;;关于提高大学公共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3年14期
9 邵菁菁;;“双台”教法论[J];黄河之声;2011年02期
10 孙蕊;;浅谈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真实性原则[J];海外英语;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宁本涛;方琴;;有效课堂教学的时间配置策略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吉乐;英语写作反馈模式的效能评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庞坤;GX实验的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闫闯;我国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罗宇佳;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周启加;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占小红;化学课堂结构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会;幼儿园新教师教学能力状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刁兆慧;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想;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丽;利用图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琳琳;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师培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颜成芳;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试卷评讲的有效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亚红;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郭鑫;职业院校项目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玉;教研组长学科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5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9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