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法律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9.2;D922.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维红;;建设平民大学的战略意义与理论根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9期
2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J];教书育人;2011年24期
3 李诚忠;要加强高等教育的战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84年03期
4 刘娜,许明;欧洲跨国高等教育的动因、模式与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5 卢妙娜;;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J];教书育人;2006年23期
6 刘尧;;教学发展观:高科需统筹五大关系[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6期
7 宋淑娟;蓝秀华;;高等教育公平与高中入学机会[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8期
8 向和;;为高等教育站在历史新起点喝彩[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02期
9 刘额尔敦吐;;大众化视阈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5期
10 邹瑜;李化树;;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浅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鸿江;;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现状及改革前景[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傅丰林;杨清海;;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电气类课程设置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第一章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理念[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4 潘际銮;;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孙伟;;论我国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及解决路径[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白正府;;我国高等教育分众化的经济意义[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章荣庆;章立东;;加入WTO与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李祖超;;我国应该加快发展高等教育[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洪晖;;法国高等教育体制特点浅析[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10 周远清;;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桂青;创新,法国高等教育的骄傲[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商报实习记者 郭英;成考书市场收缩期待回暖[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3 熊丙奇;提高受教育者的教育回报[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陈树生;高等教育期待培养模式改革[N];光明日报;2007年
5 张晓晶;一年4万大学生“回炉”技校:暴露高等教育短板[N];联合日报;2008年
6 陈晓春;独立学院峰会在无锡举行[N];新华日报;2010年
7 河北师范大学 刘茗;英法德三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透视[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李元元;增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能力[N];学习时报;2006年
9 朱现平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人口因素[N];中国人口报;2005年
10 江娇;坚定了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信心[N];江苏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苟人民;高等教育领域的平等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张yN婧;我国高等教育X效率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秀晶;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张向东;我国高校财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林莉;中国高校贷款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董美英;教育机会均等视阈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陶能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夏桂华;基于层次定位的我国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波;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法律保护[D];广东商学院;2011年
2 胡梅;马来西亚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因和实施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杨楠;我国高等教育校际联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贾士平;论我国高等教育社会生态化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5 朱瑞雪;我国高等教育行政问责主体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强强;我国高等教育布局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陈志高;我国高等教育软实力的提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樊爱琴;美、英两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机制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德·钢期木格;蒙古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10 郑娜敏;英美两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探析及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5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8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