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1:37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急需解答的现实问题。因此,能否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回答这一问题,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产生实效,则它的价值、功能、地位就都没有着落,它的科学发展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就此,本论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发掘其新的理论形态——实践生存理论所蕴含的丰富的内涵,并将其运用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试图从新的研究视角为如何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思考。 本论文在详尽地剖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蕴含的深层含义的同时,发掘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并使其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立足于实践生存论的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实效性不足的具体表现及实效性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方面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增强实效性的具体对策,就如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方法、内容作出阐释。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存论出发,分别从社会交往实践、人文关怀实践及审美实践等三个层面就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出具体的实践对策,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有效地结合,从而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完满实现。
【学位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基本内容、写作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及其理论蕴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的形成
        一、实践生存论的形成是对抽象人性论批判的结果
        二、实践生存论的形成是对旧唯物主义批判的结果
        三、实践生存论的形成是对现当代西方存在哲学深刻认知的结果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的基本内容
        一、实践生存论的理论框架
        二、实践生存论的基本构成要素
        三、实践生存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的理论意义
        一、标志着人类哲学思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体现了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对人的生活世界的关注
        三、洞察到社会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源性动力
    第一节 实践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根基
        一、实践生存论关于人的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基础
        二、实践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实践生存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关联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含义及实质
        二、实践生存论的理论蕴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体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表现
    第二节 实践生存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成因分析
        一、传统思维方式的制约是实效性不足的主导因素
        二、生活世界的隔离是实效性不足的客观因素
        三、社会实践的脱节是实效性不足的直接现实因素
第四章 实践生存论视角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总体思路
        一、在本源上廓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二、回归生活,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
        三、拓展实践渠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的
    第二节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讨
        一、突破思维方式的局限增强实效性
        二、立足生活世界,拓展社会实践途径增强实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5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4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27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27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9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