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07:00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快速发展,衍生出新的社会生活场景,也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在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最基本特征是身体在场,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人际交往却具有身体缺场和匿名性的特征。加大了交往中预期的难度,促使在交往领域中产生许多新的变化。时值20世纪末叶,信任的研究逐渐成为了显学,专著层出不穷,论文难以计数。然而,中国的的信任问题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性,对网络或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个案访谈的形式,得出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信任的基本状态和影响因素,并基于动机理论和政策理论,重点考察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交往动机、觉悟以及国家采取法律法规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并不高,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人际信任呈现出高风险事件低信任度和低风险事件高信任度的特征。与现实环境相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更注重事理而非关系,同时,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的匿名性和身体缺场状态助长了大学生在交往中的权宜和越轨行为。新媒体自身的环境、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及国家对新媒体或网络的政策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 总之,与现实环境相比,新媒体环境自身独有的特征,将长期影响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除了要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以及改进新媒体技术,更重要的是还要注重制度的规范和约束。注重从制度上去化解信任风险,出台一系列的与新媒体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宣传,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以及新媒体环境的和谐有序发展而努力。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综述
        (一) 新媒体的概念界定
        (二) 信任相关理论及界定
        (三) 大学生人际信任及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信任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 本研究的重点
        (二) 本研究的难点
        (三)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及特点
    一、事理影响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
        (一) 高风险事件的低信任度
        (二) 低风险事件的高信任度
    二、关系影响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
        (一) 大学生对陌生人的信任度高于熟悉的人的信任度
        (二)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差序格局
    三、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
        (一) 在不同的载体上呈现出不同的信任度
        (二) 人际信任受同辈群体的影响较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际信任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活动的影响
    一、人际信任缺失对大学生活动的影响
        (一) 信任缺失与大学生的权宜和越轨行为
        (二) 信任缺失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脆弱
    二、人际信任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受害现象分析
        (一)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信任的轻信行为
        (二)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求新、求异心态
    三、人际信任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受益现象分析
        (一)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促进了自身完善
        (二)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促进了人际交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个人因素
        (一) 社会信任危机加深了大学生的信任危机
        (二) “杀熟”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信任行为
        (三) 大学生安全感的缺乏产生信任危机
    二、新媒体环境因素
        (一)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隐蔽性缺乏高信任度的基础
        (二)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虚拟性降低交流双方言行的可信性
        (三) 新媒体环境下的身体的缺场性助长了人际信任的危机
    三、社会环境因素
        (一) 现实社会环境中约束性机制的缺失
        (二) 现实社会中非约束性机制的淡漠
        (三) 社会利益分配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信任形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对策分析
    一、新媒体发展的角度
        (一) 强化新媒体的责任意识,建立信任平台
        (二) 构建大学生新媒体行为的社会时空边界,强化自律意识
    二、大学生自身角度
        (一) 加强对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规范交往行为
        (二) 改变大学生生存状态,引导大学生需要满足场域的转移
    三、现实社会环境的角度
        (一) 完善立法,强化制度管理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教育培育
        (二) 弘扬传统文化,以“信”立人
    本章小结
结语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案例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年03期

2 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3 王学俭;刘强;;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4 李忱;对话:传播的本质回归[J];现代传播;2004年03期

5 高兆明;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解释[J];学术研究;2002年04期

6 胡泳;;新媒体环境下的“参与式新闻”[J];新闻战线;2007年12期

7 冯平;重建价值哲学[J];哲学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京;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2 邹娟;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郁太维;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应蓉珊;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8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38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e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