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论新时期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的正确引导

发布时间:2020-12-24 23:45
  大学生,经常被人们喻为天之骄子,他们作为特殊的群体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肩负着振兴民族的历史重任。大学校园,经常被人们喻为神圣的象牙塔,是所有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殿堂。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却时有发生。笔者经过分析部分案例发现,除了某些是由于高校在处理学生时程序不合规定外,绝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违反校纪校规在先,却以高校侵犯自身权利为由与学校对簿公堂。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者的代表群,也理应是知识文化水平和修养,即文明层次较高的代表群。从法律角度讲,应该是具有相当的法律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比较明确的公民。然而,大学生、大学校园中缺乏基本法律意识、权利义务观的“不规范”现象却时有发生。本论文第一部分首先对权利与义务进行了界定,厘清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特别强调了权利与义务统一:他们任何一方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和条件,即二者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每一方只有在他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自己的规定,此一方只有反映了另一方,才能反映自己。另一方也是如此,所以每一方都是他自己的对方的对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不讲义务的权利不但不能实现,反而会歪曲...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0. 绪论
    0.1 选题的意义
    0.2 研究的现状
        0.2.1 关于“权利”、“义务”概念的研究
        0.2.2 关于中国新时期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的研究
        0.2.3 关于对新时期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正确引导的研究
        0.2.4 研究的不足
    0.3 研究方法
1. 权利与义务的概述
    1.1 权利与义务的法学界定
    1.2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2.1 权利与义务的对立
        1.2.2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3 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1.3.1 大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1.3.2 大学生权利义务的特点
2. 新时期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权利意识,并且具有明显的“自利”倾向
    2.2 大学生享受权利的能力相对较弱
    2.3 大学生义务意识淡薄
        2.3.1 当代大学生对待社会无主人翁意识,重视个人前途,轻视社会责任
        2.3.2 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2.3.3 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
        2.3.4 当代大学生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3. 造成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现状的原因分析
    3.1 学生个人原因
        3.1.1 大学生自身的经历、素质的局限
        3.1.2 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3.1.3 心理因素的影响
        3.1.4 权利义务观的认识上还有偏差
    3.2 社会原因
        3.2.1 社会法制文化环境的制约
        3.2.2 媒体宣传的负面影响
        3.2.3 市场经济深刻地影响、塑造大学生的行为、思想
        3.2.4 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3.2.5 社会竞争的压力
    3.3 学校原因
        3.3.1 中小学的应试教育
        3.3.2 高校法律教育薄弱,大学生没有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
        3.3.3 教育模式的方向性
    3.4 家庭原因
        3.4.1 传统的教育理念
        3.4.2 独生子女的特殊教育
        3.4.3 情感教育缺失
4. 对新时期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的正确引导
    4.1 对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正确引导的意义
    4.2 对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正确引导的目标
        4.2.1 科学的权利义务认知
        4.2.2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
    4.3 对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引导应遵循的原则
        4.3.1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3.2 坚持内容与程序相统一的原则
    4.4 对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引导的途径与方法
        4.4.1 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4.4.2 加强学校在权利义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4.4.3 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4.4.4 积极发挥社会的调控作用
        4.4.5 发挥网络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本文编号:2936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936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f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