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22:5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提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大学生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将主要内容化为自己的内在意识,是高校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与使命。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合格建设者的价值标尺与精神引导。所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高校当前和今后时期的主要任务。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道德困惑,在荣辱观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和探讨其教育方法和途径,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义与利、公与私、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等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社会主义荣辱观长效机制建设是荣辱观教育取得实效性的保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研究的意义,界定了相关概念,对不同时期社会主义荣辱...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选题的背景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研究意义
1.2.1 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进行的现实需要
1.2.2 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迫切需要
1.2.3 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目标的迫切要求
1.2.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机制
1.3.2 长效机制
1.3.3 教育机制
1.3.4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所涉问题说明
第二章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梳理
2.1 中国传统的荣辱观教育
2.1.1 中国传统的荣辱观教育理论
2.1.2 中国传统的荣辱观教育的实践
2.2 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教育
2.2.1 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的荣辱观教育的实践
2.3 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荣辱观教育
2.3.1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荣辱观教育理论
2.3.2 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荣辱观教育的实践
2.4 当前荣辱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4.1 对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4.2 对荣辱观教育的规律性把握不够
2.4.3 荣辱观教育针对性不强
2.4.4 荣辱观教育的实践性较弱
2.4.5 荣辱观教育的系统性不够
第三章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建设的基本状况
3.1.1 初步建立了发挥课堂主导教育作用的机制
3.1.2 初步建立了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的机制
3.1.3 初步建立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
3.1.4 初步建立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机制
3.2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科学性不够
3.2.2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系统性不够
3.2.3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调节性不够
3.3 影响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建设因素分析
3.3.1 传统育人机制的长期影响
3.3.2 道德教育机制不完善
3.3.3 时代发展对教育主体机制提出的新要求
3.3.4 网络传媒给教育途径机制带来冲击
3.3.5 社会进步对教育方法机制提出挑战
3.3.6 功利思想对教育机制产生影响
第四章 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4.1 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原则
4.1.1 坚持长远发展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的战略性原则
4.1.2 坚持思想教育与管理监督相结合的规范性原则
4.1.3 坚持注重社会价值要求和个体素质完善相结合的人本性原则
4.1.4 坚持把握全面与突出重点的选择性原则
4.1.5 坚持整体规划与共同推进相结合的统筹性原则
4.2 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4.2.1 建立学习教育机制,夯实思想基础,促进知荣明耻
4.2.2 建立宣传示范机制,紧密联系实际,发挥辐射作用
4.2.3 建立规范约束机制,强化制度管理,规范道德行为
4.2.4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着眼正向评价,激发内心活力
4.2.5 强化环境育人机制,着眼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4.2.6 强化实践养成机制,着眼言行合一,实现道德践行
4.2.7 强化全员育人机制,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J]. 孙绵涛,康翠萍. 教育研究. 2006(12)
[2]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初探[J]. 许盈,刘永峰,徐宏志.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6(04)
[3]关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强化大学生荣辱观的思考[J]. 王国良,刘利娟. 湖北社会科学. 2006(07)
[4]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J]. 陈忠红.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6(02)
[5]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胡锦涛. 求是. 2006(09)
[6]以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J]. 周济. 人民论坛. 2006(07)
[7]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分析[J]. 王雪原,王宏起,刘丽萍.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3)
[8]先进文化与高校师德建设[J]. 蔡红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11)
[9]经济机制浅释[J]. 齐捧虎,郭立宏. 经济纵横. 1988(04)
[10]岳阳楼记[J]. 范仲淹. 刊授党校. 2013 (08)
硕士论文
[1]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D]. 杨玉霜.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0592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选题的背景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研究意义
1.2.1 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进行的现实需要
1.2.2 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迫切需要
1.2.3 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目标的迫切要求
1.2.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机制
1.3.2 长效机制
1.3.3 教育机制
1.3.4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所涉问题说明
第二章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梳理
2.1 中国传统的荣辱观教育
2.1.1 中国传统的荣辱观教育理论
2.1.2 中国传统的荣辱观教育的实践
2.2 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教育
2.2.1 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的荣辱观教育的实践
2.3 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荣辱观教育
2.3.1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荣辱观教育理论
2.3.2 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荣辱观教育的实践
2.4 当前荣辱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4.1 对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4.2 对荣辱观教育的规律性把握不够
2.4.3 荣辱观教育针对性不强
2.4.4 荣辱观教育的实践性较弱
2.4.5 荣辱观教育的系统性不够
第三章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建设的基本状况
3.1.1 初步建立了发挥课堂主导教育作用的机制
3.1.2 初步建立了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的机制
3.1.3 初步建立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
3.1.4 初步建立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机制
3.2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科学性不够
3.2.2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系统性不够
3.2.3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调节性不够
3.3 影响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建设因素分析
3.3.1 传统育人机制的长期影响
3.3.2 道德教育机制不完善
3.3.3 时代发展对教育主体机制提出的新要求
3.3.4 网络传媒给教育途径机制带来冲击
3.3.5 社会进步对教育方法机制提出挑战
3.3.6 功利思想对教育机制产生影响
第四章 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4.1 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原则
4.1.1 坚持长远发展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的战略性原则
4.1.2 坚持思想教育与管理监督相结合的规范性原则
4.1.3 坚持注重社会价值要求和个体素质完善相结合的人本性原则
4.1.4 坚持把握全面与突出重点的选择性原则
4.1.5 坚持整体规划与共同推进相结合的统筹性原则
4.2 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4.2.1 建立学习教育机制,夯实思想基础,促进知荣明耻
4.2.2 建立宣传示范机制,紧密联系实际,发挥辐射作用
4.2.3 建立规范约束机制,强化制度管理,规范道德行为
4.2.4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着眼正向评价,激发内心活力
4.2.5 强化环境育人机制,着眼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4.2.6 强化实践养成机制,着眼言行合一,实现道德践行
4.2.7 强化全员育人机制,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J]. 孙绵涛,康翠萍. 教育研究. 2006(12)
[2]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初探[J]. 许盈,刘永峰,徐宏志.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6(04)
[3]关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强化大学生荣辱观的思考[J]. 王国良,刘利娟. 湖北社会科学. 2006(07)
[4]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J]. 陈忠红.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6(02)
[5]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胡锦涛. 求是. 2006(09)
[6]以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J]. 周济. 人民论坛. 2006(07)
[7]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分析[J]. 王雪原,王宏起,刘丽萍.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3)
[8]先进文化与高校师德建设[J]. 蔡红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11)
[9]经济机制浅释[J]. 齐捧虎,郭立宏. 经济纵横. 1988(04)
[10]岳阳楼记[J]. 范仲淹. 刊授党校. 2013 (08)
硕士论文
[1]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D]. 杨玉霜.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0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94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