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4 01:0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高等院校是我国知识创新的主体之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学科是大学区别于其他机构的特有的基本结构,是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社会职能的基础单元。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学科面对外部竞争环境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活动的复杂性,要保持和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和创新优势,就必须具备知识储存、流通和整合的能力,以成功实现知识创新。而学科自身的资源和创新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必须依赖外部环境资源供应,学科才能实施知识创新,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这也就要求学科必须具备第四个职能即协同创新。通过协同创新,不同背景的众多参与者在核心学科的指引下,围绕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组成一个学科创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内部成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和相互利用各自的创新成果,使得核心学科可以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强化和完善创新能力,实现创新目标。同时,还能从整体上提升整个系统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最终使得所有系统成员共同获益。因此,本课题拟以军医大学重点学科为研究对象,从生...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熊·彼德的创新
外部生态因子即经济、社会、自然和其他生态因子等构成学科的基础生态圈;学科的内部生态因子即学科文化、学科投入、学科制度及学科声誉等构成学科的核心生态圈,如图2-2图2-2 学科生态系统结构层次①陈媛,肖云龙.我国高校角色错位现象的生态位思考[ J ].交通高教研究, 2003 (2) : 9 - 12②郭树东1 ,赵新刚.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战略定位模式与生态位对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95-98第12期 黄敏: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 H131-8-39
创新生态系统通常会合理协调内部要素的结构关比例关系,充分挖掘要素的功能潜质,及时向外部环境输出物自身稳定。承进化态系统一方面要保持其自身已有的历史专长和特色优势,以区存在,就必须牢固其在外部环境格局中的专属空间位置和资源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走向,就必须推陈出新,不断进化与机制创新,达到系统的发展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事例国NII针对保持美国在21世纪竞争的优势地位,经过一年多的统模型。他们认为创新并不是机械或者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复个系统中,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连续、多重的互动①,见图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J]. 黄敏,王振维.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0 (03)
[2]区域创新体系的交互强度及其边界[J]. 陆立军,陆舞鹄. 管理学报. 2009(11)
[3]案例研究:武汉地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J]. 马费成,丁韧,李卓卓. 图书情报知识. 2009(01)
[4]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战略定位模式与生态位对策[J]. 郭树东,赵新刚,关忠良,肖永青.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5]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分析[J]. 陈斯琴,顾力刚.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7)
[6]知识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与运行机制研究[J]. 贺团涛,曾德明. 情报杂志. 2008(06)
[7]中小企业R&D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 刘长义. 技术经济. 2008(05)
[8]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生态性分析[J]. 陈斯琴,顾力刚.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8(04)
[9]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管理的新思路[J]. 李湘桔,詹勇飞.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01)
[10]国际创新理论的七大进展[J]. 葛霆,周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06)
博士论文
[1]企业群落演化路径与厂商行为研究[D]. 申恩平.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品牌生态管理研究[D]. 张锐.重庆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96261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熊·彼德的创新
外部生态因子即经济、社会、自然和其他生态因子等构成学科的基础生态圈;学科的内部生态因子即学科文化、学科投入、学科制度及学科声誉等构成学科的核心生态圈,如图2-2图2-2 学科生态系统结构层次①陈媛,肖云龙.我国高校角色错位现象的生态位思考[ J ].交通高教研究, 2003 (2) : 9 - 12②郭树东1 ,赵新刚.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战略定位模式与生态位对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95-98第12期 黄敏: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 H131-8-39
创新生态系统通常会合理协调内部要素的结构关比例关系,充分挖掘要素的功能潜质,及时向外部环境输出物自身稳定。承进化态系统一方面要保持其自身已有的历史专长和特色优势,以区存在,就必须牢固其在外部环境格局中的专属空间位置和资源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走向,就必须推陈出新,不断进化与机制创新,达到系统的发展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事例国NII针对保持美国在21世纪竞争的优势地位,经过一年多的统模型。他们认为创新并不是机械或者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复个系统中,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连续、多重的互动①,见图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J]. 黄敏,王振维.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0 (03)
[2]区域创新体系的交互强度及其边界[J]. 陆立军,陆舞鹄. 管理学报. 2009(11)
[3]案例研究:武汉地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J]. 马费成,丁韧,李卓卓. 图书情报知识. 2009(01)
[4]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战略定位模式与生态位对策[J]. 郭树东,赵新刚,关忠良,肖永青.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5]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分析[J]. 陈斯琴,顾力刚.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7)
[6]知识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与运行机制研究[J]. 贺团涛,曾德明. 情报杂志. 2008(06)
[7]中小企业R&D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 刘长义. 技术经济. 2008(05)
[8]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生态性分析[J]. 陈斯琴,顾力刚.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8(04)
[9]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管理的新思路[J]. 李湘桔,詹勇飞.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01)
[10]国际创新理论的七大进展[J]. 葛霆,周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06)
博士论文
[1]企业群落演化路径与厂商行为研究[D]. 申恩平.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品牌生态管理研究[D]. 张锐.重庆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96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99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