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等海洋教育生态及其承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22:13
  21世纪,相对陆地经济而言的海洋经济迅速崛起,海洋经济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洋经济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大量高层次、高素质海洋人才就成为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海洋教育”比较分散、无序、自主的发展,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设计,我国高等海洋教育承载着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必然带来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从而导致高等海洋教育的扩展,而高等海洋教育的扩展速度和力度都会受到高等海洋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限制。高等教育大众化也要求高等海洋教育生态化、系统化,提高生态承载力。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研究高等海洋教育系统承载能力,保证高等海洋教育的持续发展。本研究成果及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基本概念,提出了高等海洋教育系统承载力的概念,分析高等海洋教育系统承载力的构成要素,指出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系统的支持部分,即弹性力;二是系统的基础部分,即资源承载力;三是系统的外在约束条件,即环境承载力。并通过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承载力进行分类,即宏观承载力和微观承载力。宏观承载力是指系统承载...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高等海洋教育生态及其承载力研究


-1环境梯度生态位适应度三维坐标在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中,寻找“最适空间”是每一个高校与外部环境以及其

变化曲线,高校生,生态位,高校


根据生态学理论,生物单元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一般呈“S”型逻辑斯谛曲线,而势的变化则呈“钟”型曲线。生物单元态和势的变化规律同样适用于高校生态位的演化与发展见图5-1。代表高校现有办学状态的“态”的变化呈“S”型曲线,即涉海高校的办学历史一般是遵循一个不断累积增长的过程,即建校之初的生态位较低,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高校生态位会有很大的提高并进入办学成熟期,而成熟后高校的发展进入稳定期,生态位变化就很小。代表高校未来发展能力的“势”的变化呈“钟型”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即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滞缓阶段。在增长阶段,表示高校生态位的变化位于“钟”型曲线左侧,增长速度较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稳定阶段,表示高校生态位的变化位于“钟”型曲线顶部,生态位趋向稳定

示意图,微观图,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系统


借鉴已有研究中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示意图[77],用图6-1描述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级与系统微观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一定的生态承载力对应一定的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级。随着教育资源增加和教育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系统自身弹性力的提高,生态承载力增加,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随着教育规模的增加,教育资源的减少,以及系统自身弹性力减弱,生态承载力减少,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Y、Y1、Y2分别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强、一般和弱状态时生态承载力曲线上的点,对应的C(Y)、C(Y1)、C(Y2)值为相应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级的生态承载力标准值,则OC(Y2)、OC(Y1)、OC(Y)为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同等级下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图中阴影部分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图6-1 高等海洋教育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微观承载力关系示意图6.1 高等海洋教育系统微观承载力评价方法6.1.1 概念模型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采用状态空间表征生态承载力量值,并进一步阐述了其与高等海洋教育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见图 6-2)[78]。在图 6-2所示的状态空间中,一定时空尺度内区域自然系统的任何一种承载状态都可以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学科生态系统,奠定地方高校的学科格局——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 黄保宏,汪建飞,付光玺,焦立新.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9(03)
[2]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反思和展望——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访谈[J]. 叶祝弟.  探索与争鸣. 2009(02)
[3]教育主权分层与高等教育多元化[J]. 刘雪萍,刘祥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4]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进展[J]. 张庆,牛建明,王秀梅.  生物学通报. 2009(01)
[5]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对我们的启示[J]. 刘建斌.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1)
[6]生态位理论研究进展[J]. 李鑫.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7]美国海洋科技发展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J]. 石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04)
[8]澳大利亚的海洋教育及其启示[J]. 崔爱林,赵清华.  河北学刊. 2008(02)
[9]浅析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办学[J]. 余梦,周婷.  中国电子教育. 2007(04)
[10]基于生态健康的农地生态承载力评价[J]. 吴冠岑,刘友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05)

博士论文
[1]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 贺祖斌.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05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005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8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