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8 19:47
  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在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国外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本国高校的实际,在不改变当前专业教育大背景的前提下,提出了我国高校有效改革通识教育课程的策略问题。本文首先阐释了通识教育的内涵,指出通识教育并不是所谓的“通通都识”,其目的是关注“人”的培养,关注“人”在学校应接受的教育以及“人”今后可能发生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塑造一个具有人性的、真正的人”,即“全人”。在具体的实施上,本文认为:我国高校首先应切实贯彻“‘通识’为本、‘专识’为用”的通识教育理念,以我国通才教育思想,全面发展的教育哲学观为通识课程改革的理念依据,完善通识教育课程遴选标准与领域划分,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过程,形成通识教育课程不断自我创新的内生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门的通识教育行政机构,通过高效的行政运作、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充足的经费保障,以及高水平“通识化”的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参与建设通识课程的积极性、加强隐性课程方面的建设等,全方位的重视、投入、调动、实施,来保证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 

【文章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1.1.1 素质教育----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唤
        1.1.2 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具体实现形式
        1.1.3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实现的重要载体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关于通识教育的概念研究
        1.2.2 关于通识教育的历史研究
        1.2.3 关于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
    1.3 课题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分析及其改革的理论依据
    2.1 通识教育课程内涵分析
        2.1.1 通识教育基本含义
        2.1.2 相关概念辨析
        2.1.3 通识教育课程涵义
    2.2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2.2.1 我国通才教育思想
        2.2.2 全面发展的教育哲学观
第三章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分析
    3.1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考察
        3.1.1 高等教育通识教育的初步形成
        3.1.2 民国时期通识教育思想的实践和运用
        3.1.3 当代通识教育的弱化与复兴
    3.2 当前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剖析
        3.2.1 对通识教育内涵及其目标认识不到位
        3.2.2 与专业教育关系模糊
        3.2.3 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形式化严重
        3.2.4 通识课程各领域的划分标准不一
        3.2.5 与通识课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不力
        3.2.6 缺少创新意识
第四章 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当代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1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
    4.2 07 年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改革新举措
        4.2.1 改革的背景及缘由
        4.2.2 改革的主要内容
    4.3 哈佛通识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4.3.1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竞争中争先
        4.3.2 课程体系改革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4.3.3 注意课程改革的系统性
        4.3.4 要注重选修课程的管理和指导
第五章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分析
    5.1 贯彻“‘通识’为本、‘专识’为用”的通识教育理念
        5.1.1 明确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5.1.2 贯彻与实施“‘通识’为本、‘专识’为用”的通识教育理念
        5.1.3 注重设置切合实际的通识教育目标
    5.2 完善通识教育课程遴选标准与领域划分
        5.2.1 通识教育课程的遴选标准
        5.2.2 通识教育课程的领域划分
    5.3 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过程
        5.3.1 通识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
        5.3.2 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5.3.3 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
        5.3.4 通识教育课程的评价
    5.4 形成通识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的内生机制
        5.4.1 完善高校管理体制,保证通识教育的有效开展
        5.4.2 加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参与通识课程的积极性
        5.4.3 加强隐性课程方面的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通识教育”实施的“专业教育”因素分析[J]. 乐毅.  江苏高教. 2007(02)
[2]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 甘阳.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03)
[3]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J]. 王义遒.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03)
[4]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 甘阳.  读书. 2006(04)
[5]“元培计划”与通识教育[J]. 李克安.  复旦教育论坛. 2006(01)
[6]论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J]. 张胜军,王琰春,陶海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7]通识教育的八个基本问题[J]. 张寿松,徐辉.  浙江社会科学. 2005(04)
[8]人文学与知识社会——兼谈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J]. 杜维明.  开放时代. 2005(02)
[9]大学通识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 祝立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5(01)
[10]从限制结社自由到监管公共责任——中国政府社团管制正当性及其制度改革[J]. 孔繁斌.  中国行政管理. 2005(02)

博士论文
[1]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 彭寿清.西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 沈媛媛.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中美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对比研究及其启示[D]. 夏杉.湖南农业大学 2006
[3]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趋势研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 皮凤英.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24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024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2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