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训练教学改革
本文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训练教学改革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即忽视实践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方向。改革重点放在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建立职业资格认定,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作者单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实训中心;
【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B12052)
【分类号】:TB-4;G642
【正文快照】: 0引言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行,是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偏弱,创新能力不强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本着基础理论适用,实践能力增强的宗旨,探索一套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2 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4期
3 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8期
4 汪木兰;周明虎;李建启;;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订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12期
5 周激流;赵钢;唐毅谦;陈琳;朱睿;;关于构建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6期
6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7 张宝红;创新教育与实验室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年02期
8 易红;;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年02期
9 张义庭;李鑫;;高校实验室软实力及其提升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12期
10 刘宏;曾璐;曾东红;;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茜;陈雪梅;崔冀娜;;BUSIMU网络版软件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中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张秀平;;高职涉农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3 覃宝山;覃勇荣;;民族地区新升本院校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4 王长征;;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5 李德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思考——兼论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素养和品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吴其胜;张长森;焦宝祥;邓育新;徐凤广;刘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年03期
7 罗丰华;丁灿;丁艺;;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学生的创新实验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张士兵;包志华;徐晨;章国安;;“卓越计划”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2期
9 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10 樊增广;李继怀;;现代工程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透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秋;孙建新;;《机电传动控制》实验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海燕;;文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初探——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蒲文龙;李凤仪;王雷;徐百龙;;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实习两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4 吴云;王天施;许如琴;;实验考核问题初探[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章军;朱斌琳;宋思扬;;果蝇诱变开放实验激发了学生对遗传实验的兴趣[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10年
6 陈明;赵根田;;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造就钢结构专业人才[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彭书传;周本军;;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考[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杜同爱;晁玉方;;高校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综述与思考[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杨武军;郭娟;;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黄利利;张海生;黄晓虎;;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务管理规范性研究[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覃凌云;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蒋西明;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验室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杨蓉;山西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汪衡珍;《2020年的工程师》中的未来工程师应然素质及其课程实现[D];中南大学;2012年
5 李妍;基于CDIO的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张静姝;地质一线人才培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王桂丽;基于TRIZ理论的我国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探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8 阚晓庆;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政策执行的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2003年04期
2 张健;丛红艺;;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4 孙耀中;;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王令其;左健民;汪木兰;;大工程观与应用型工科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6 李坤;赵阳;宁静;;德国职教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及推行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7期
8 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8期
9 张海龙;王占礼;;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研究与对策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5期
10 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光明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原工学院代表队勇夺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J];纺织教育;2009年06期
2 施胜林;;工程训练及工程文化建设[J];学理论;2010年16期
3 孙爱军;曲晓海;鲁晓红;;工程训练项目教学法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S1期
4 罗阳;刘胜青;梅筱琴;;积极创建“工程训练”实践精品课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03期
5 张立红;;依托工程训练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6 王玮;;理工科大学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张国玲;吴涛;张功国;;快速成型训练项目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3期
8 朱建军;柳文婷;徐卫;;艺术铸造在工程训练中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2期
9 伏云;王冰;鲁壮;;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7期
10 向启宾;葛夏文;;工程训练教学模块的建立和应用[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同样;邢书明;张若达;胡燕士;;研究型工程训练的探索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韩同样;邢书明;;开放式教学在工程训练中的实践与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韩同样;邢书明;张若达;胡燕士;;研究型工程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4 王铁军;唐景春;叶斌;刘向农;吴昊;;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5 陈世民;何琳;;面向交通土木工程的工程力学专业探索[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立军;王玮;蒋琴雅;;我国信息工程人才社会需求的应然、实然与教育对策[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吴苡婷;工程教育:拔开迷雾初现曙光[N];上海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晓;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志贤;工程训练设备管理系统及设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2 郑心宏;CAD工程训练图库及其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3 高海燕;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石磊;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董娜;基于工程素质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叶奕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7 蒲_g;美国工程学士能力培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鞠晨鸣;基于Windchill的网络化制造教学与培训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范桂梅;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陶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背景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11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1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