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在读农村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校园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7 09:37

  本文关键词:在读农村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校园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第一代大学生 参与度 家庭资本 校园障碍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新观念,学生参与度通过考查学生在校园有效教育活动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即学生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在校园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因素有很多,不仅需要得到学校环境和政策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得到家庭的有效支持。大众化发展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家庭由于家庭资本的匮乏,使其子女成为受教育群体中的弱势人群。在我国,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群体由于缺乏来自家庭有效的支持,其参与度明显低于其他大学生群体。现有的研究文献多侧重于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研究这一群体,而鲜有从家庭资本的角度来探讨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校园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出尝试,,重点关注以下两个子问题: 1、家庭资本是如何影响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校园参与度的? 2、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校园参与的障碍是什么? 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8位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来搜集资料。资料分析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的匮乏,使得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对大学缺少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具有很大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专业选择满意度低,进而影响了其校园参与度。入学后,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遭遇了各方面的障碍。在解决这些障碍时,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极少得到来自家庭资本的支持,也没有得到学校制度的支持,影响了他们校园学习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专业设置过细,第一代大学生信息又不足。学校培养模式不合理,奖学金评选和考试过程存在不公平现象,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对自己职业发展迷茫。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不够。师生关系疏远,同学关系有矛盾。这些校园制度障碍严重影响了第一代大学生融入校园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参与度不高。 本研究由五部分构成。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旨在说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关键概念的界定;论文的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阐述了研究思路,访谈对象,访谈提纲设计,以及研究信度和效度等问题。论文的第四部分为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了家庭因素和校园因素;论文的第五部分为建议,根据影响第一代大学生校园参与度的因素提供具体的合理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兵;贫困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干预[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2 耿玉龙;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3 梅国英;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李海波,赵银祥,邢占武;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朱雯云;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精神成人”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6期

6 杨朝晔;秦红兵;;对我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20期

7 朱效传;吴艳艳;;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2期

8 郑顺爱;;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成因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12期

9 夏更寿;吴永芳;汪漾;赵建平;;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林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内江科技;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鸣;;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的几点思考[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宋彩玲;王玮;;应重视中专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和教育[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3 石丽霞;吴亚楠;张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宝安;;借助网络平台,指导学生心理问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陈宝安;;借助网络平台,指导学生心理问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王燕晓;;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范德标;;内地藏族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调适[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韩蔓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及应对策略[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王玉清;;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调查的分析与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10 宫梅玲;;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丽加;好学生心理问题也不少[N];健康报;2000年

2 傅北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常调试(心理热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程良巨;解决心理问题贵在疏导[N];巢湖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于明修 本报记者 于春;不宜过度渲染高校学生的贫富差距[N];科技日报;2004年

5 陶继新 刘殊芳;减负与提质的内在和谐[N];中国教育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曾毅;尊重学生需求[N];光明日报;2005年

7 黄州西湖中学 刘元江;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N];黄冈日报;2005年

8 邓谦;高校——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战场[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9 吴晶 许林贵 孙丽萍;大学生心理问题:勿视作洪水猛兽应实行积极干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兰州文科职业学校 龚成胜;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N];甘肃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丽杰;中职学生流失现象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2 孔鹏;民航飞行学院学生伤亡事件应急处置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付方俞;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梁志成;初中学生生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5 马秋婵;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6 陈小慧;在读农村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校园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段元梅;当代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预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思静;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9 胡东艳;高校学生社区式管理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10 唐洋;初中年级部学生三级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61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61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d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