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
本文关键词: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 出处:《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创新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 杰出人才 高校 培养的 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质量 高水平大学 实践教学 培养模式
【摘要】:正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水平大学来说,尤其体现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比较关注"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我们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在重大科技创新领域还是在政府、企业和各项社会事业中,涌现出来的无数杰出人才,主要还是由我国高校自己培养的。
[Abstract]:I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first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For high-level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reflect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For a period of time. The societ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of "why our education always can't train outstanding talents". I think, first of all, the achievements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in talent training.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countless outstanding talents have sprung up in the fields of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well as in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various social undertakings. Mainly by our country'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作者单位】: 教育部;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水平大学来说,尤其体现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比较关注“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我们完全不必妄自菲薄。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可;;创新人才的培养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 回应9A《“一流”之问》[J];上海教育;2011年18期
2 钟英;;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考核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张友琴;王萍;朱昌平;朱晖;;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7期
4 黔风;仲祖文;;做创新人才的“保护神”[J];当代贵州;2011年17期
5 齐红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9期
6 李宣海;;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J];上海教育;2011年18期
7 蒋水莲;;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张金山;林文雄;;对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科学定位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6期
9 易飚;胡清;;区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6期
10 郭巍;;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探索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瑞兴;李淑琴;;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徐玉梅;;高校学报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徐跃进;王平祥;唐铁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丁友梅;雷亚宁;;加大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A];2008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善安;杨敏虹;阮秉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与创新人才培养[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沫;陈海宁;陈晓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7 况迎辉;宋爱国;;学习与研究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8 周立求;;高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刘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陈玉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多样化[N];解放日报;2010年
3 李燕茜;创新人才培养要从拼分中走出来[N];福建科技报;2010年
4 记者 吴苡婷;先行先试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N];上海科技报;2010年
5 张成 记者 关志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闫松 甘勃;教育模式不利创新人才培养[N];大众科技报;2011年
7 周兴国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要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王定;构筑创新人才培养高地[N];平顶山日报;2011年
9 记者 柴葳 余冠仕;试点学院改革推进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教授 卢晓东;警惕创新人才培养“范式陷阱”[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3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韩晓霞;高等学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3 张法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范叶静;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欢;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朱泳媚;HG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杨碧霞;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8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7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