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理解与体验:大学德育方法与道路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8-01-10 17:23

  本文关键词:理解与体验:大学德育方法与道路的探索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德育 经验 理解 体验


【摘要】:单纯认知式的学习无法使大学德育中的知识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有理解才能使大学德育与大学生的人生历程及经验真正联系起来。但是,理解到的意义不会自动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境遇发生关联,所以大学德育必须把教育的意义引导与大学生的具体生活体验连接起来。理解与体验之间的协调互动和辩证统一,开阔了大学德育的教育方法,拓宽了大学德育的发展道路,推动了大学德育研究从方法论向本体论的转向。
[Abstract]:The pure cognitive learning can not make the knowledge in the moral education really enter the students' spiritual world. Only understanding can mak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life cours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really connected together. However. Understanding meaning does not automatically correlate with the individual's life experience and circumstances. Therefore,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must link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 with the concrete life exper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coordination, interaction and dialectical unity between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broaden the educational methods of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It broadens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and promotes the research of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to turn from methodology to ontolog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8JC710003)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教导”和“引导”对于大学德育而言,就如一体两面,前者使外部标准内化,后者发展已表现的潜力。大学德育研究在不断探索外部标准内化的种种可能的方法的同时,又无时不在一条推动已有潜力得以发展的现实的道路上。理解与体验的互动,体现的正是大学德育方法与道路的辩证法。一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鲁宁;张金保;陈文玲;;关于青少年学校道德教育衔接问题的方法论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周琴;;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优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琚颖颖;王东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葛贤平;琚颖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规律管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婷婷;;论大学生艺术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王晓燕;;浅议教师心理健康与师生和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赖雄麟;;论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基本属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玮;;论美学精神与生活德育的契合[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吕宏宇;;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大势及其哲学思维需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盛倩倩;;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范洁;;试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观[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4 吴凤庭;;论思想导向机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2 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8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崔雅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冬雷;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艳;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培;网络时代对大学德育的挑战与回应[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19期

2 王殿卿;九十年代大学德育科学研究的趋向[J];中国高教研究;1992年03期

3 朱常宝;面向新世纪的大学德育工作[J];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05期

4 魏续臻;面向21世纪 构建大学德育体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5 安德智;如何提高大学德育的实效性[J];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6 黎尔平;德育问题再认识——大学德育20年述评[J];学术探索;2002年04期

7 袁敬伟,张军;大学德育与公民道德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8 王怡,石清云;加强大学德育 建立全方位的德育格局[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赵鹏飞;论当前大学德育发展的新趋势及德育观[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杨德广;大学德育面临的形势与挑战[J];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崇良;;美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2 王春明;文辉;;大学德育激活式教学法的应用及其思考[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3 龙建成;强建周;;信息化校园与大学德育的超越[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4 李远富;李乔;李彤梅;彭雄志;;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袁翔珠;董雄报;;网络德育与传统德育比较[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6 揭家新;;试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7 屠益龙;;个人大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在深化改革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A];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2年

9 郭镛;;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的探析[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宇;;当今大学意识形态教育的缺失及其道德后果[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骆郁廷;虚拟与现实贯通的大学德育力作[N];湖南日报;2010年

2 刘尧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大学德育:勿向社会放逐道德流浪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北京工业大学 冯培;网络时代的大学德育[N];光明日报;2000年

4 张兴华;当代大学德育走向的理性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5 单纯刚 史俊庭;贫困差距冲击学子心灵,大学德育难回避[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朱坚强;大学德育创新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4年

7 张伟;“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统一[N];河北日报;2005年

8 陈金明 殷传胜;道法自然 开创大学德育新里程[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宋华茹;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理解人生 努力成才[N];河南日报;2008年

10 刘志伟;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理解人生 努力成才[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楠;大学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朱炜;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戴岳;找回失去的“道德自我”[D];西南大学;2009年

4 董国强;基于德育弦论的高校落实“德育为先”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芬;上海市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曲秀玉;试析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立法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红文;当前我国女子高校的办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义兰;中国与新加坡当代大学德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D];兰州大学;2010年

5 陈琳;大学德育工作中的伦理关怀探析[D];南华大学;2011年

6 李佩霞;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德育改革[D];宁波大学;2010年

7 令狐彩桃;大学德育进网络探索[D];武汉大学;2003年

8 史凌云;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蕾;新世纪大学德育环境的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剑波;中美大学德育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06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06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6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