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形式、特点与发展趋向
本文关键词: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形式、特点与发展趋向 出处:《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高等专业学院 德国高等教育
【摘要】: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由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毕业设计岗位;委托大学进行科研或与大学开展联合研究;担任大学双元制专业合作伙伴;参与大学的师资建设;资助大学设立实验室/研究机构;参与高校的管理与决策。德国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涉及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不同方面以及学生、教师、学校和政府等不同参与主体,表现出全方位和立体式的特点。目前,德国的校企合作正在由短期的、零散式的合作转向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Abstract]:The main for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German applied science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includes : providing the students with internship position and graduation design position by the enterprise ; entrusting the university to carry out joint research with the university ; participating in the university ' s dual - element specialized partner ; participa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 making of the university ; participa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 making of the university .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erman university and the enterprise involves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eaching ,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 and the students , teachers , schools and the government etc .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金资助《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JJD880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德国六十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启示》(项目批准号:09YJC880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516
【正文快照】: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校科技与知识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及构建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德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形成了一种双赢的格局。从高校方面来看,与企业的合作有助于推进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更新教学内容,获得额外的资金资助,帮助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院校企合作项目蓬勃发展[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刘阳春;李兵;;基于利益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探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1年04期
3 ;“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模式如何落地(二)——访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局长、研究员刘铸[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7期
4 陈乃启;;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9期
5 储智鹏;;基于需求导向的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6 刘广华;;关于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新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7 韩多妮;;全景式教学:一个班级就是一家公司——海航集团、北大资源学院举行校企合作授牌仪式[J];新华航空;2011年07期
8 任波;李环;梁爽;;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8期
9 车承军;路晓鸽;;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J];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03期
10 ;我院与加拿大达内IT培训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蒋丹;;我国高等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徐俊波;王德才;于翔;;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教育[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何培玲;张兴丽;;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韩喜秋;;对校企合作培养农经人才模式的思考[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赵兴太;郭晓燕;;新形势下研究生与企业合作管理模式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程韧;平子良;;探索校企结合模式,建设一流工程教育训练基地[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孙运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杨东宇;;培养创新人才应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10 ;高等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齐鲁技术市场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榴;李理光: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N];中国汽车报;2005年
2 盛晓明 沈林;江西理工大校企合作推动有色行业发展[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潘春燕;台州校企合作论坛昨举行[N];台州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潘春燕;校企合作谋双赢[N];台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杨菁;政校企合作共建研究院[N];广东科技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彭国平;校企合作促硅产业发展[N];乐山日报;2008年
7 董静 邱毅;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N];闽西日报;2008年
8 记者 孙铁军 通讯员 冯燕芹 张成义;支付宝解了港城校企合作之困[N];连云港日报;2008年
9 宗文;校企合作求双赢[N];中国工商报;2009年
10 汪书路;武汉科技学院校企合作结硕果[N];中国纺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志;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向河;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王东红;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柏晶;校企合作举办高等学校的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杏;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及策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7 胡玲琳;试论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蒋茂东;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刘松;校企合作型独立学院的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周蕊;校企合作模式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3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2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