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自主招生中“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关于高校自主招生中“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反思 出处:《江苏高教》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以来,社会对其争议不断。实践证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既不能有效选拔特殊人才,与高考"凭分取才"的选拔功能相比也并无特别之处;又可能对教育公平形成巨大冲击。招考分离,分类考试,高校依法自主招生,实现高校选才与社会公平的契合才是改革之应然方向。
[Abstract]: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 Real Name Recommendation System of the Principal of Middle School " by the self - enrollm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 it has proved that the " recommendation system of principal name of middle school "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elect the special talents , but also has no special features compared with the selection function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 However , it is also possible to form a great impact on the fairness of education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AFA11000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221037)
【分类号】:G647.3
【正文快照】: 2011年10月11日,北京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中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和中学名单正式出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以下简称“校长推荐制”)是指在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获推荐资格中学的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北大自主招生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磊;;校长推荐制:能为中国教育带来什么?[J];南风窗;2009年2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赵婀娜;偏才怪才 不应成高招“指挥棒”[N];人民日报;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引旺;;科举制度的延续:一个经济学视角[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2 王志;;宪法平等权中的统合标准刍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3期
3 袁佳;;浅议我国古代选官制度[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4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J];东北史地;2009年03期
5 覃红霞;科举法与科举制度[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罗立祝;从考试科目与内容看“科举学”的广博性[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赵娜;清末科举考试内容改革述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吴根洲;;科举制对中国私学的影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李立峰;;科举配额制演化的历史考察——兼论“凭才取人”与“逐路取人”之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刘海峰;;科举制与儒学的传承繁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俊文;;唐代中晚期中央官学没落原因之探讨[A];唐史论丛(第十一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胜;县令·幕僚·学者·遗老[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世宝;元代江南文学家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姜传松;清代江西乡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何小英;创新得当论[D];中南大学;2011年
5 胡海义;科举文化与明清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杨光海;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蒋金玲;辽代汉族士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洪芳;《大公报》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玉超;明清科举与小说[D];扬州大学;2010年
10 王鑫磊;近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日圣;宋代科举诗赋与经义之争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蔡荣生;唐代明法科考试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雪君;古代科举回避制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侦观;宋代士人婚姻观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旭;八旗科举仕途:1644-1795——与金元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怀宗;科举用人制对我国公务员制度之启示[D];新疆大学;2010年
7 胡文有;高校学分制背景下基于网络的教考整合模式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彩霞;清代科举制度对士子学风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顾丹;晚清废科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贾宁;《客窗闲话》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全香;;深化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之我见[J];湖北招生考试;2010年12期
2 周大平;透视高校自主招生[J];湖北招生考试;2004年04期
3 杨红兵;;期待高校揽入更多的“奇才”“偏才”[J];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01期
4 周大平;高校自主招生如何突破[J];w,
本文编号:1432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3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