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内部信任关系的路径寻求
本文关键词: 大学 信任关系 组织公正 出处:《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信任是大学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文章基于组织公正理论,系统分析了大学内部信任关系的生成本源,并将信任关系的内涵阐述为人际价值层面的充分认同、利益层面的深层沟通、程序层面的正当安排,最后阐述了重构大学内部信任关系的路径所在。
[Abstract]:Trust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origin of the trust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universit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rust relationship is explained as the full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value level, the deep communication of the benefit level, the proper arrangement of the procedure level, and the way to reconstruct the trust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信任问题是一个与人休戚相关而又常常使其陷入困惑和苦恼的问题。在学术界,它引发了不同专业的社会科学研究者持续增长的兴趣。信任问题是战略联盟、关系营销、网络型组织等关系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泰勒在很早以前就提出,“如果组织,无论是赢利性的还是非赢利性的,想要生存到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英杰;;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解析——一个文化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2 史根洪;;信任危机问题不同维度的探讨[J];商业时代;2009年10期
3 张松;戴春林;李茂平;;组织公正研究: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4 李石勇;;我国高校学术研究功利化之表现及其治理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恩来;;真、善、美:人类和谐存在的三重维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张庆华;;高校法学教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3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曾祥飞;林钟高;;家族企业内部控制治理机制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方银霞;;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6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郭翠菊;;论教师教育中教育学教学的“史·思·用”三维模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杨丽;温恒福;;怀特海对17世纪实体哲学的批判[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9 赵景春;;构建教师行动教育中的实效性课程体系——以教学课例为载体的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赵国栋;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大学教学影响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蕾;阎凤桥;;民办高校教师信任度差异的计量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罗泽意;;论有限型学术权力与服务型行政权力[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马鸿;;中国古代传统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蕴[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马丽波;白冰;;心理契约、组织信任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易朝辉;;创业者与创业投资家的信任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罗国锋;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轶;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及策略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陆静瑜;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珊珊;论和合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陈华庚;提高民办高职业教育质量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素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信任的缺失与重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宋杏爽;高校学生公寓多功能家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菊芳;顾客参与网络交易的激励机制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江源;简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特征及缺陷[J];高教探索;2001年01期
2 黄育馥;美国专业人才的学术道德教育[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郑英隆;学术期刊的社会价值与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4 叶继红;;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与高校德育教育——以苏州大学调查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5 王英杰;大学危机:不容忽视的难题[J];探索与争鸣;2005年03期
6 周浩;龙立荣;;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感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7年05期
7 刘大椿;问题意识与超越情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峰;员工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巩固和增强党的社会资本[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2 熊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社会资本积累及其重构途径[J];新视野;2008年04期
3 朱广峰;陈颖;;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及其培育策略——基于大学生就业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雷志柱;雷育生;;基于信任视角的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J];高教探索;2011年02期
5 王洪才;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大学价值反思[J];江苏高教;1998年01期
6 郑礼平,谢果凰;论高校师生信任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7 郭丽君;大学的社会责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3期
8 尚来清;;信任关系的建立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10期
9 王锡伟;张教和;;信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作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蒋家平;论现代大学的价值观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年Z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蕾;阎凤桥;;民办高校教师信任度差异的计量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孙蕾;阎凤桥;;民办高校教师对学校信任程度及类型的计量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立武;;近年西方中世纪大学研究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彭德倩 本报实习生 丁学勤;论文,不是衡量大学价值的唯一标准[N];解放日报;2006年
2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 吴微;文化创新:既是理念的又是实践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任斌 叶磊 本报记者 王春;创新谋求大成就 开放培养新人才[N];科技日报;2006年
4 记者 赵凤华;服务地方是高校创新办学的路径[N];科技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赖红英;名校与特区“共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马宝珠;素质教育与文化环境[N];光明日报;2004年
7 刘成友;从新的助学贷款政策说起[N];人民日报;2004年
8 贺宏斌;长安大学助学贷款激励学生文明诚信[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柯志雄;EMBA“会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姚音;企业大学 如何避免成为“烟花工程”[N];上海证券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韩靖;山东省高校合作机制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2 陆稻稻;当前大学城师生信任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陈熙;高校组织中干群信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英歌;简析高校教师心理契约违背[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霞霞;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汪丹丹;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锐;当代大学核心价值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8 许伟华;教育小说视野中的西南联大校园文化[D];云南大学;2010年
9 汤颖;当理智成为偏见——艾伦·布鲁姆大学教育民主思想及其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56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5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