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高等理科教育发展现状:成就与挑战——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调研专家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7 05:20

  本文选题:高等理科 切入点:本科教育 出处:《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我国高等理科本科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全面准确了解现状,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调研组"对我国高等理科专家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案例访谈。调查发现:高等理科本科质量仍面临严峻的挑战;高等理科教育要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建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建构整体性的学习支持体系;开创革新性的学习工具,让学生能够高效学习海量知识;相关研究要总结并标识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普遍性的关键特征;加大教学资源投入的制度保障;改革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动力和教学能力;加强专业教师的发展和培训。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enrollment expans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scienc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higher Science Education Reform and Research Group" conducted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our country's higher science experts. 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quality of higher science undergraduate is still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The core goal of higher science education is to "stimulate learning interest and cultivat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o build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students' autonomous development, to construct a holistic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and to create innovative learning tool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a large amount of knowledge efficiently; relevant research should sum up and identify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ality of scienc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crease the i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reform the teaching incentive mechanism,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research power and teaching ability;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理科教育改革调研”课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补充立项“高中阶段渗透大学理科专业认知课程对提升大学学业参与的影响”
【分类号】:G6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映洲,杨峻;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等理科教育改革发展综述——关于高等理科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问题[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5期

2 王根顺;;波澜壮阔的一页——高等理科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评述[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3期

3 张大良;;回顾理科基地建设二十年 展望高等理科教育新发展[J];高等理科教育;2012年05期

4 陈向明,李文利,崔艳红,宋映泉;综合大学理科人才素质与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5 杨雅琴;;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意义疗法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刘宣文,毛华配;意义的追索——谈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新,刘开富;对民族地区师专学生外语素质教育的思考[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 陈绮;杜文才;张志刚;;软件外包办学思考[J];福建电脑;2009年04期

3 宋捧;许晓云;王晓慧;;机械工程类专业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关系及其培养体系的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唐进元,文伟军,向子华;知识、能力、素质内涵及其关系的研究[J];广西机械;1998年03期

5 尚旭,焦盛荣,樊峰岗,董志峰;面向21世纪法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之研究[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胡凯;胡茳茳;;国家理科基地教育教学问题研究二十年回眸——基于知识图谱的科学计量学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2期

7 季红彬,钱瑞娟,郑秀英;21世纪中国农科高等教育信息需求的新特点[J];河北科技图苑;1999年S1期

8 杨雅琴;;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意义疗法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王继玉;齐慧云;;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10 董福湘;刘立;;二十一世纪地质学课程体系的科学模式[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2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圣英;意义治疗的理论分析与个体“意义”的建构思路[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一帆;从二歧到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强;二十一世纪初农科本科专业调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胡可涛;寻找生命的支点: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6 李晓玉;高等理工科教改项目管理流程和评分模型重构[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李富强;我国高师物理师范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张忠;论道德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D];扬州大学;2008年

9 孔卫平;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郝娟;弗兰克尔意义治疗学之“意义”探索[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再石,张爱和,李松岩;论教材质量的监控机制和科学评价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1994年01期

2 丁龙福,姚天扬;培养理科应用性人才的一些设想和措施[J];高等理科教育;1994年01期

3 金济民;校所优势互补联合培养掌握高新技术的生物学应用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1994年01期

4 ;高等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1994年02期

5 ;拓宽思路 深化改革 培养社会需要的理科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1994年02期

6 ;理工结合 培养高层次理科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1994年02期

7 ;办好应用理科专业 培养理工复合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1994年02期

8 ;适应社会需求深化高教理科教学改革——高校理科教学改革综述[J];高等理科教育;1994年03期

9 陈祖福;论九十年代高等理科教育的重要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1995年02期

10 王锡林;以合并为契机 积极推进学校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敏谊;“绝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布什新政府教育改革蓝图[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 刘慧芳;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四大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1期

3 谷淑兰;增强产业意识 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J];经济论坛;2001年22期

4 吴忠魁;影响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因素分析[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5 潘光一,钟院生;加快广东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1年05期

6 张健;落实行动纲领 深化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7 易杳;全球化提速中国教育改革[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578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78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