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马相伯大学教育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08 17:36

  本文选题:近现代 切入点:马相伯 出处:《大学教育科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立大学创办人之一,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参与创办了辅仁大学,短暂执掌过北京大学。结合马相伯的心路历程,可观其对中国大学教育独特的设想和追求:为了实践教育救国之宏愿,马相伯年过六旬,不惜毁家兴学,先后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在人才培养上,以融合中西、贯通文理为理念,设计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大学课程体系;在学校管理上,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为旨归,培养师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强调大学之大,在道德高尚和学问高深;在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为了避免当时政治和宗教的干扰,主张教育独立,并要求学生摒弃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以获取真才实学为重。马相伯的大学教育思想既与西方大学精神的传统相契合,又有着强烈的国家富强和民族自立意识,今天仍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Abstract]:Ma Xiangbo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famous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modern China. He has successively established Sinian College, Fudan Public School, participated in the founding of Furen University, and briefly headed Peking University. Appreciably its unique vision and pursuit of Chinese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great desire of education to save the nation, Ma Xiangbo, in his sixties, set up Sinian College and Fudan Public School at the expense of his family. In terms of personnel training, he merged China and the West. Through the concept of literature and science, a set of unique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is designed. In school management, the purpose of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academic freedom is to cultivate the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and autonomy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o emphasize the university's size.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avoid the interference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 at that time, we advocate the independence of education, and ask students to reject the bad influence of social ethos. Ma Xiangbo's though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not only coincides with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university spirit, but also has a strong sense of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national independence, which still has enlightening and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toda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近现代私立大学校长群体研究”(10YJC880059)
【分类号】:G64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荣华;“函夏考文苑”考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李国环;;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3 钱斌;;学术自由与制度保障——以中央研究院为例[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吴洪成;李占萍;;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失落——保定莲池书院个案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田正平;关于中国近代私立高等学校的几点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6 张洪萍;;教育改革与政治制约——张百熙与京师大学堂的重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7 黄湘金;;贵胄女学堂考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景晓平;;京师五城中学堂与清末中等教育近代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9 范玉红;;清末新政倡行图书馆的立场与贡献[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10 胡延峰;;留学生与清末民初西方心理学翻译[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晓;;我国中小学课程设计研究的历史演进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廖茂忠;沈红;;民国时期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段芳;;中日近代第一部学制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顾卫民;;20世纪初期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运动[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5 薛玉琴;;清末立宪运动时期马相伯的政治意识与政治参与[A];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曹春平;;转变“下等人”的“落后”意识——20世纪早期“国语教科书”创编意义简析[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孙崇文;抗战以前中国基督教大学及其学生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叶兴艺;现代中国第三势力宪政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李祖祥;控制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惠林;中国农村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房政;中国现代国家的型构1842~1953[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惠;当前中国高校公民教育的反思与探索[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江荷;清末民初(1862-1918)教师群体近代化历史演进考略[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庆华;马相伯思想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秀丽;早期中国共产党与非基督教运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山彦;马相伯的教育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石蕾;马建忠维新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楠;近代法国在华教会教育(1840-1919)[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陈凤;从天主教徒到改良主义者[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章峰;民国前期教育团体研究(1912~1927)[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薛朝广;20世纪前半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群体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自团;;近代著名民族私立大学的办学特色探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王彦才;;中国近代私立大学获得社会捐助的原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张振华;;从“震旦”到“复旦”[J];咬文嚼字;2002年01期

4 王彦才;;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办学成功的原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9期

5 田正平;陈桃兰;;中国近代私立大学创建考辨[J];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04期

6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J];山东教育;2003年26期

7 颜莉冰;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科研活动特点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黄和平;;从民国教育法规看民国的大学自治[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9 ;各具特色的成人大学[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1990年03期

10 杨景尧;台湾地区私立高校学杂费现况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彦才;;近代中国政府对私立大学的资助及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王长生;许椿生;;旧中国私立大学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方光伟;;民国私立大学的兴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李协京;;试析近代日本大学的发展及其办学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曲铁华;常艳芳;;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发展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金子元久;刘文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治经济学——日中比较[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盖浙生;;台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探索与实践[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金以林;;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大学教育述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9 马永霞;刘薇;;美国大学经费来源结构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葛夫平;;简论北京中法大学[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宁;基于知识分子理想的新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徐新明;印度政府责成私立大学为贫困学生免费教育埋单[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蔡在恩 洪希京 韩国f辉按笱Ы逃г海槐本┐笱е泄逃普蒲а芯克,

本文编号:1584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584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6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