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发展中的“科学定位”与“同质化”
本文选题:高等院校 切入点:内涵发展 出处:《教育评论》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其所培养的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面临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挤压下的现代大学,如何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使培养的人能够"和而不同",并能引领社会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大学是否坚持了科学发展思路,科学定位了人的发展目标。显然,不应把科学定位抽象化,使院校趋于同质,避免导致所培养的人无根化。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on society and economy is long and far-reach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eople it trains on social developmen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Focusing on the future so that people can be "harmonious but different", and can lead social development, fundamentally depends on whether universities adhere t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deas, scientific positioning of human development goals. Obviously, scientific positioning should not be abstracted. Mak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nd to homogeneity, avoid leading to the cultivation of rootless people.
【作者单位】: 昆明学院教务处;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剑峰;;高校团队考核中存在问题的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8期
2 王立国;;试论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1期
3 金琦;;关于高等院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4 朱江;张伟;谭立伟;;浅谈高等院校有效管理的对策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5 蒋黎妮;;关于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韩洪生;;新形势下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略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利珍;;个性化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8 赵武军;;论高等院校内部法制管理[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9 刘丹;;新时期推进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焦玲;;高等院校教学督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梁永明;贾水库;靳久良;郭亚臣;王世明;刘建铭;于越;王义刚;段进宇;杨新苗;柳昌江;杨红玲;;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李玉红;周先林;;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许炳;;对构建以高等院校为核心的区域自主创新中心的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5 徐安玉;万永正;苟宗泽;李曦;王晓章;;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3)——论高校科技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6 赵居礼;张科海;;试论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理念的转变[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孙桂芳;王永权;仲实;包志宏;;重大科技专项给高校学科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A];第二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医学科研管理处(科)长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孙玉芹;;高等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与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于洪良;刘长明;韩作生;苗文利;杜岩;;基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地方高校品牌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10 任露泉;;高校科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 王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施建军;特色立校 内涵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副教授、博士生 陈新忠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李忠云;服务新农村建设高等院校需要功能重构[N];湖北日报;2009年
3 朱莉萍;民盟吉林省高等院校组织发展座谈会在长召开[N];协商新报;2010年
4 记者 杜军玲;新学期中央直属高等院校收费有新规[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东北财经大学 田玉红;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N];人民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宗禾 本报记者 崔葳;努力在促进地方和高校内涵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N];淄博日报;2011年
7 厦门大学教授 谢泳;高等院校最需要无为而治[N];深圳特区报;2011年
8 记者 张莉莉;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竞争力[N];辽宁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赵泽虎 郑洋 记者 徐井伍;淮阴工学院在内涵发展中进位争先[N];淮安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李佳敏;高校必须处理好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的关系[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艳玲;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王卫星;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邓丽红;中国高校教育营销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立科;英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邹晓平;地方院校战略规划的理论问题与个案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10 金光(Balgan Altangerel);中国与蒙古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兴国;高校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测评的差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衍;基于系统论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刘友女;高校组织气氛与教职工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烈;论高等院校和谐文化建设[D];吉林大学;2009年
5 马云献;高校组织气氛及其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刘怀;高等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机制的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丽;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贾建春;提升河北省高等院校竞争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何晓磊;“法治”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周绍斌;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3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4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