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危机与消解
本文选题:现代性 切入点:现代化 出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梳理了现代性思想的历史沿革,探讨了现代性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及其负面性质,分析了其与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赋予现代化过程的双重性质。文章基于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多重性质,阐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过程,解释了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最后分析了消解高等教育现代化危机的设想:应当吸收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思想和观点,重新确认高等教育价值观念,改革高等教育的相关体制,使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更为顺利,面向人类奉献更加丰富的价值与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comb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modernity thought, probes into the historical progressive significance and its negative nature of the modernity thought, and analyze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ity and modernization and its multiple proper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risi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reasons. Finally, it analyses the assumption of resolving the crisis of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t should absorb Habermas' idea of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and reconfirm the value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reform of the related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makes the modern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ore smooth and offers mor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human being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部重点课题“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研究”(DGA080072) 江苏省教育厅委托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BV20600211)
【分类号】:G6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郑小霞;;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性诊断的批判与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李明毫;;“情感真人秀”类型电视栏目的兴起及发展进路[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曾忆梦;;论本雅明的“追忆”概念及现代性的救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凌宏;;国外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10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武;龚圣理;;中国古代社会及其私有制的终结——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3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饶洪生;;遵义会议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6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红霞;;瓷性肌肤下的现代“身体”表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9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任海滨;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及其突破性贡献[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敏;“功夫王”赛事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黎明;;现代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7期
2 刘光临;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J];中国冶金教育;2002年04期
3 孙兆林;以改革创新精神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J];石油教育;2004年03期
4 杨锐;浅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内涵、依据及其特征[J];广西高教研究;1995年03期
5 史贵;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6 顾冠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7 刘晖;关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1999年06期
8 黄木生,辛世民;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平民教育"[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刘智运;;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10期
10 周寨芳;宋春;;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推进方略的探讨[J];大家;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诗渊;;试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芸;宋化民;;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默;;“十五”时期至今辽宁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状况、特征及其趋势[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林杰;;杰斐逊与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孟丽菊;刘则渊;;联盟还是殖民:大学与企业关系的双重视角[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 程建芳;国际化视野中高校外事工作的创新与跨越[N];光明日报;2006年
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周远清;放眼持久的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刘們;大学的任务:全球化[N];上海科技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陈宝泉;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江苏省教育厅 丁晓昌;以评估为契机 建设教育强省[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孙军;继续重点共建中国海洋大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记者 蔡闯;首都高校发展要重质量重效益重内涵[N];光明日报;2004年
8 伍慧萍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问题研究所;竞争与国际化:新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范式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本报实习生 王爱霞;北师大——教育产业的基地[N];科技日报;2000年
10 特约记者 徐少亚 刘小湄;南京化工大学建成数字化校园[N];中国化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戚德祥;出国留学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甘肃省高等教育现代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任莉莉;陕西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秀英;“庚款留美”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湖北高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得失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姬雯华;新大学扩展运动:英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催化剂[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6 魏丹;艾略特与哈佛大学改革[D];河南大学;2007年
7 吴治兵;中外合作培养本科人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张书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赵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科层制与生活世界的冲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李文平;内蒙古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43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643992.html